|
131碘 |
|
Radionuclide imaging
(Natl Med J China, 1998, 78:537-539)
目前,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主要治疗手段仍是手术切除。但是,当病人确诊为肝癌时,多已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因此,肝癌的诊断,特别是定性诊断和早期诊断,至为重要。近几年,我们在肝癌免疫导向研究中发现肝癌单克隆抗体片段放射免疫显像(RII)具有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和及时诊断的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肝癌单克隆抗体HAb18 Fab的制备及纯化 HAb18及无关抗体3D8(抗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经木瓜蛋白酶消化,透析,上快速蛋白质液相层析(FPLC)二乙氨乙基(DEAE)-40HR层析柱纯化,收集第一洗脱峰,经浓缩、过滤、除菌及分装,于-20℃保存备用。 二、HAb18 Fab免疫活性测定 以肝癌HHCC活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HAb18 Fab活性,以3D8 Fab为对照[1]。 三、131Ⅰ标记HAb18 Fab及蛋白标记率测定 采用高效碘标记法进行核素标记[2],按下述公式计算蛋白标记率:
四、标记物的质控 1.免疫活性测定:制备HHCC细胞每管5×106/0.1ml,将50 μl稀释后的131Ⅰ-HAb18 Fab加入HHCC悬液,孵育,离心,分别测细胞和上清液中放射性计数,按下述公式计算免疫结合率:
2.热原测定:取家兔3只,按文献[3]方法测定热原。 3.无菌试验:按文献[3]方法试验。 4.急性毒性试验:昆明鼠5只,尾静脉给药,每鼠14.8 MBq/0.4 ml。给对照组鼠注射生理盐水0.4 ml/只。 五、放射免疫显像 1.荷人肝癌裸鼠:实验前72小时饮用0.25%的NaI水,封闭甲状腺。实验具体步骤如下:(1)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将裸鼠分为A、B、C及D组,每组分别为10、3、3及2只裸鼠,A、B及C组均在尾静脉分别注射3 700kBq的131Ⅰ-HAb18Fab、131Ⅰ-HAb18及131Ⅰ-3D8 Fab,D组为空白对照。(2) 131 Ⅰ-HAb18 Fab生物学分布及其显像:在注入偶合物后4、8、12、24、36及48小时分别进行ECT扫描。后处死鼠,取肿瘤,全血及主要组织器官,称重,测放射性cpm,计算瘤(T)/非瘤(NT)比值及每克组织占注射剂量的百分数。 2.肝癌病人:(1) 一般情况:临床诊断为肝癌者,共6例,均为肝癌Ⅱ期。(2) 偶合物及其质控:各项指标同前述。(3) 给药途径与方法:给药前3天起,口服卢戈碘液,3次/日,以封闭甲状腺。首先,静脉滴入地塞米松5 mg,30分钟后缓慢注入 131Ⅰ-HAb18 Fab,111~166.5MBq/1.8~2.0 ml。(4) 显像:采用GE staream 3000 SPECT,在进行碘扫描前15分钟,每人注入99mTc-植酸钠18500KBq。于5分钟、1、4、12、24、48及72小时根据肿瘤所在部位,行前位、后位、侧位及全身扫描。
结 果
一、HAb18 Fab的纯化与鉴定 HAb18 Fab纯化见图1。SDS-PAGE鉴定纯度达95%。 二、HAb18 Fab免疫活性
图1 HAb18 Fab DEAE-40HR FPLC纯化色谱图
经流式细胞仪检测,HAb18 Fab血在荧光波长范围内有荧光染色细胞的吸收峰,而3D8 Fab组则无荧光染色细胞的吸收峰,显示HAb18Fab较好的保持了抗体的免疫活性。 三、蛋白标记率 131 Ⅰ标记蛋白峰各管实测放射性总计数19 665 cpm,投用131Ⅰ总计数为21 865 cpm,蛋白结合率为90.40%。 四、131Ⅰ-HAb18 Fab免疫结合率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选择性抑制剂对大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颈动脉的实验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