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白激酶C在非心脏器官预处理中的作用 |
|
P正磷酸钠为中国原子能研究所产品(放射比强度为26×37mBq/ml),余为市售分析纯产品。 二、方法 1.PKC对大鼠原位灌流小肠缺血PC的影响:体重200~250 g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参照文献[2]的方法复制肠系膜上动脉(SMA)原位灌流I/R模型。预灌注10分钟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鼠):(1) 缺血再灌注(I/R)组:停灌SMA 1小时、复灌15分钟结束实验。(2) 预处理(PC)组:预先停、复灌SMA各5分钟,反复3轮后按(1)组程序操作。(3) H7+PC组、(4) PB+PC组操作同(2)组,但于PC的第3轮再灌注液中分别加入PKC抑制剂H7(40 μmol/L)或PB(0.48mg/L)。(5) PB+I/R组:操作同(1)组,但预灌注最后5分钟灌注液中含有PB(0.48 mg/L)。(6) 对照组:持续K-H液灌注75分钟。收集再灌注期间流出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组织蛋白酶(CD)活性[3];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肠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 2.PKC对大鼠肢体缺血PC的影响:按文献[4]方法复制大鼠肢体原位灌流模型,预灌注10分钟后随机分为5组:(1) I/R组:停灌股动脉4小时、复灌2小时结束实验。(2) PC组:预先停/复灌股动脉各5分钟,反复3轮,然后按(1)组程序操作。(3)、(4)组分别为H7+PC组和PB+PC组:操作同(2)组,但在PC的末次灌流液中分别加入H7 (40 μmol/L)和PB(0.48 mg/L)。(5) 对照组:持续灌注K-H液6小时。分别收集再灌注期间流出液测定LDH、CD活性,结束实验时取腓肠肌组织备测MDA和组织湿干重比值。 3.PKC对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VSMC缺氧PC的影响:以贴块法[5]进行VSMC培养,用第4~6代细胞常规处理后进行实验:(1) 缺氧PC对VSMC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实验分为6组:① 缺氧复氧(H/R)组:将细胞缺氧孵育2小时,复氧孵育1小时[6]。② 缺氧PC组:细胞进行20分钟预缺氧后再按①组程序进行H/R操作。③、④组分别为H7+PC组和PB+PC组:预先分别以H7或PB预孵育VSMC 10分钟,再按②组程序依次进行PC和H/R操作。⑤ PMA+H/R组:细胞以PKC激动剂PMA(100 nmol/L)预孵育10分钟后再进行H/R操作。⑥对照组:细胞持续置培养箱孵育。结束实验时测定培养液中LDH活性,以台盼蓝排斥法计算细胞存活率[6]。(2) 模拟缺氧PC的短暂缺氧对VSMC 32 P掺入和PKC活性的影响:实验分为3组(每组6只鼠):① 短暂缺氧(transient hypoxia, TH)组:细胞缺氧孵育20分钟。② H7+TH组:以H7 (40 μmol/L)预孵育10分钟后按①组程序操作。③对照组:细胞持续孵育20分钟。经上述处理后细胞以32P正磷酸钠(3.7×103kBq/孔)标记后,测定32P参入量及细胞总PKC活性[7]。(3) 短暂缺氧对VSMC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按上述方法将细胞分为TH、H7+TH和对照组,分别操作后加入32P正磷酸钠(3.7×103kBq/孔)标记细胞,经洗涤、溶解后作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8],胶板经固定、染色、脱色后切割成0.5 cm宽,在β液闪仪上测定各条带蛋白参入的32P放射活性。(4) 去磷酸化反应对VSMC缺氧PC的影响:实验分7组:①、②、③组分别为H/R、PC和对照组(操作同(1)),④、⑤组分别为OA+PC组和BDM+PC组,于预处理前分别向实验各孔加入蛋白磷酸酶抑制剂okadaic acid (OA,2 μmol/L)或2,3-二乙酰一肟(BDM,20 mmol/L)预孵育10分钟后依次进行PC和H/R;⑥、⑦组分别为OA+H/R和BDM+H/R组,于H/R前分别向实验各孔中加入OA (2 μmol/L)或BDM(20 mmol/L)预孵育10分钟后进行H/R。结束实验时,取培养液测定LDH活性,计算细胞存活率,以高效液相法测定细胞内ATP含量。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纤维粘连蛋白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内毒素诱导的肝细胞及枯否细胞凋亡与肝脏损伤的关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