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粘附分子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抑制胃癌转移的实验研究 |
|
与肿瘤细胞的粘附作用,在肿瘤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1]。我们以往的研究发现,P选择素在胃癌中表达与肿瘤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2]。本研究在胃癌转移动物模型上,进行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抑制胃癌转移的实验研究,并对其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主要试剂:异硫氰酸胍、氯仿、水饱和酚、异丙醇购于华美公司,RNA酶抑制剂(RNasin)、逆转录酶(AMV-RT)、Tag DNA聚合酶系美国Promega公司产品。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鼠源性,SZ-51)购于苏州医学院。 2.实验动物: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健康,雄性,6~7周龄,体重为20~25 g,由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实验动物部提供。 二、方法 1.动物实验方法:SCID小鼠3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20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试验组动物模型制作采用人胃癌组织胃壁原位移植方法[3]。肿瘤组织系上海市肿瘤研究所裸鼠皮下传代的人胃癌组织(SGC-7901)。模型制作后,动物随机分为P选择素单抗注射组(单抗组,9只鼠)和PBS注射组(PBS组,11只鼠)。术后第3天,单抗组静脉内注射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每次100 μg(以100 μl PBS液稀释),每周2次,共3周;PBS组注射PBS缓冲液每次100μl,每周2次,共3周。 2.标本采集及病理学检查:所有动物于术后第6周末处死,取胃壁生长的肿瘤组织、肿大淋巴结及可疑转移脏器,10%甲醛固定和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观察肿瘤生长和转移情况。同时取部分胃癌组织置液氮下保存。 3.RNA抽取及定量[4]:胃癌组织总RNA的提取按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进行。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RNA的纯度及含量,用甲醛凝胶变性电泳鉴定RNA的质量。 4.鼠的P选择素引物序列[5]: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合成,Sense 5′-ACG AGC TGG ACG GAC CCG-3′,antisense 5′-GGC TGG CAC TCA AAT TTA CAG C-3′,扩增片断为181个bp。以β2 MG为内参基因,扩增片断为120个bp。 5.cDNA 合成:将5μg总RNA加入经二乙基焦磷酰胺(DEPC)处理过的eppendorf管,各成份用量参照Promega公司提供的逆转录试剂盒(Promega reverse transcription system)说明作适当调整,用合成的P选择素3′端引物(反义链)代替寡聚核苷酸12~18;在25 μl总反应体积中含2.5 μl 10×缓冲液,5 μl 25mmol/L MgCL2,0.6 μl RNA酶抑制剂(RNasin,40 U/μl),2.5 μl脱氧核糖核苷酸混合物(dNTP混合,4种dNTP水溶液浓度为10 mmol/L,pH7.0),0.6 μl鼠白血病病毒反转录酶(AMV reverse transcriptase)。P选择素及β2 M的 3′端引物(反义链)各1.5 μl(20 pmol/μl),用去离子水补至终体积25 μl,石蜡油封顶,42℃反应1小时后,94℃灭活10分钟,冷却至0℃,置-20℃下保存待测。 6.PCR反应及分析:50μl 反应体系中含10×PCR缓冲液5 μl,25 mmol/L MgCL2 3 μl,2.5 mmol/L dNTPs 4 μl,P选择素、β2 MG的有义链、无义链引物各1 μl(20 pmol/μl);94℃变性5分钟加Taq 酶2 μl。94℃变性60秒,60℃退火60秒,72℃延伸90秒,扩增35个循环后,72℃延伸10分钟。PCR结束后,取10 μl样品在8%聚丙酰胺凝胶上电泳,0.2%硝酸银染色。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放线菌酮对大鼠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胚胎运动神经元种植至失神经骨骼肌内的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