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腰段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
|
4 讨论 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强化康复可达到康复期短,康复效果好的目标。美国最大的脊髓损伤中心——Shepherd中心,1997年临床研究结果〔1〕显示: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和住院时间与患者受伤至康复计划实施的时间相关,伤后康复实施越早所需住院时间越短,而获功能恢复程度越高,并发症越少。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脊髓损伤必须开展早期强化康复。脊髓损伤早期康复“早”的含义是指:受伤当日开始,从入院开始,术后立即开始,从ICU内开始。 脊髓损伤康复目的是挖掘潜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残存功能。为达此目的,需借助神经、肌肉的代偿功能。为此应遵循如下原则〔2〕:①在早期治疗中,应着重于脊髓功能的恢复,寓康复于早期治疗中,治疗、康复并进。②在维持残存功能的基础上,对神经系统的指令和控制功能进行再训练,对残存肌肉原有功能进行再训练,对关节原有屈伸、旋转、“锁止”功能进行再训练,以达到代偿丧失部分的功能。③根据解剖生理基础和损伤水平、程度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 脊髓损伤康复治疗前根据脊髓损伤的水平、类型及残存的运动感觉功能,患者的年龄、体质和有无复合伤、各期的特征等情况,进行康复评定,确定康复目标,预订康复时间,制订康复程序。但康复不是万能的,脊髓损伤的平面和程度使其功能恢复只能达到有限的康复目标〔3〕。因此,我们在制订康复目标时,可先制订康复阶段性目标和阶段治疗方案,随着康复的进行,根据情况可以对康复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 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与恢复,首先要解决的是脊髓通路问题。早期的合理手术与正确复位为脊髓再生与恢复创造了条件。电刺激能促进脊髓再生,使脊髓通路更快更完善的建立〔4〕。电刺激疗法是一种较理想而便捷的治疗方法,在不同时期对脊髓再生及功能恢复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同时电刺激带动肌肉跳动,对维持和增强肌力有一定作用。祖国医学认为:脊髓损伤与督脉受累、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有密切关系。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理脏腑气血的作用,通过对穴位的刺激,使经脉畅通,调节神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促进脊髓再生及功能恢复的作用。 在脊髓损伤早期,因瘫痪肢体无力,应保证瘫痪肢体保持良好的功能位;进行被动关节训练,以防止关节挛缩畸形及骨质疏松;卧床期应定时变换体位,以防止压疮形成。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各类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的功能康复 下一个医学论文: 应用等速被动测试方法对偏瘫膝伸痉挛肌群的量化评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