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核酸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尖锐湿疣HPV的研究 |
|
高素平 贾印峰 刘毅
摘要:对50例病理诊断为尖锐湿疣(CA)的标本进行了核酸荧光定量PCR检测,检出率为96%。结果表明:核酸荧光定量PCR可一次性完成对尖锐湿疣HPV感染的检测,检测覆盖面宽,漏检率低,对尖锐湿疣的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尖锐湿疣 乳头瘤病毒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中图分类号:R446.3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CR had been done in 50 cases of condyloma acuminatum diagnosed by histopatholog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thodcoulddetect the infection of HPV of condyloma acuminatum,withawidecoverageand alow missed-detection rate.Moreover,it is of good practical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condyloma acuminatum. Key words:Condylomaacuminatum Papillomavirus FQ-PCR
尖锐湿疣(CA)系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的生殖器、会阴和肛门部位的表皮瘤样增生,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诊断该病的实验室方法很多,其中核酸荧光定量PCR技术融合了PCR和DNA探针杂交技术的优点,具有很高的检出敏感性和特异性。近日,我们对50例病理诊断为CA的活检标本,同时进行了核酸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尖锐湿疣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男31例,女19例;年龄23~52岁,平均33.1岁;病程半月~1年,平均3.5个月。已婚39例,未婚11例。其中有性乱史者37例,无自觉症状者38例,其余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损害部位:男性见于冠状沟、包皮内板、龟头、系带及肛门周围,女性见于大小阴唇、阴道口、阴道内及会阴处。31例患者仅1处损害,余19例皮损累及2处或2处以上。皮损以乳头瘤状、菜花状、丝状、指状为主。所有皮损的醋酸白实验均为阳性。 1.2 方法 ①标本制备:尽量选取与典型CA损害相符合的病变组织。所检标本尽量在一块组织中分取。组织活检采用剪除法,1份用于核酸荧光定量PCR检测,1份置10%的中性福尔马林中固定,常规制片、连续切片,做HE染色,行皮肤病理检查。核酸荧光定量PCR检测标本系用新鲜组织,低温保存,在12小时内完成检测。标本在无菌条件下切碎置于试管中,加入1ml无菌生理盐水,充分震荡摇匀,吸取液体转至1.5ml离心管中,按12000r/min离心5分钟。取沉淀,加无菌生理盐水1ml打匀,按12000r/min离心5分钟,再洗涤1次。取沉淀直接加50μlDNA提取液充分混匀,沸水浴10分钟,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2μl做PCR反应。②PCR反应前荧光检测:取一HPVPCR反应管(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提供),直接加入处理后样品或质控标准品2μl(阴性对照直接取一反应管),用振荡器振荡2~3秒钟混匀,按6000r/min离心数秒。将所有反应管置PCR仪33℃保温,1分钟后迅速逐个将反应管放入DA620微量荧光检测仪中,检测并记录读数A0。荧光激发波长为487nm,检测波长为525nm。③PCR扩增:将各反应管放入PCR仪,按下列条件扩增:93℃→2分钟预变性,然后按93℃45秒→55℃120秒,共做40个循环后置33℃保温。④PCR反应后荧光检测:待各反应管充分冷却至33℃后,迅速将扩增后的反应管放入DA620微量荧光检测仪,检测并记录读数A1。荧光激发波长为487nm,检测波长为525nm。 2 结果 50例尖锐湿疣标本均符合病理诊断标准[1]:①棘层空泡细胞呈密集的乳头状增生;②表皮角化不全;③棘层见空泡细胞,空泡细胞体积大,胞腔空虚,细胞核轻度异型核膜皱折,偶见双核或多核。 50例经核酸荧光定量PCR检测,有48例阳性,其中37例有性乱史者均为阳性。48例阳性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典型。2例呈阴性,其中1例损害位于阴道内,呈乳头状;1例损害位于小阴唇,呈丝状。 3 讨论 尖锐湿疣实验室检测方法很多,常规PCR技术简便、快速、灵敏,但存在着不能定量、污染、易造成假阳性等缺陷。[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与治疗(附19例报告) 下一个医学论文: 躯干伸屈肌肌力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