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麻下取气管异物48例临床分析 |
|
62例,其中在全麻下取气管异物48例,占同期气管异物的0.85%。发病时间不一,短者2天,31例在1个月以上,4例在1年以上。异物种类繁多,其中化学性异物14例(塑料笔帽8例、眼药瓶盖2例、塑料哨4例),植物性异物28例(花生18例、瓜子9例、蚕豆1例),金属性异物6例(气管套管断端2例、铁钉1例,金属圈、大头针、铁弹簧各1例)。气管异物部位不同,正气管3例、左支气管20例、右支气管25例。取出异物45例,未取出3例。48例异物全部在全麻下实施,无1例麻醉意外及术后并发症。
讨论 一、全麻下取气管异物的特点 48例小儿气管异物中,金属性异物较特殊,其中2例为气管套管断端,由于长期带金属气管套管未予更换,致套管远端残蚀断落于气管内,造成气管异物。脱落套管为空心管,多无梗阻性呼吸困难,而表现刺激阵发性呛咳,痰中带血,原因为断端往往参差不齐,随呼吸活动而刺伤或磨损气管粘膜糜烂出血。因此长期带管患者,一旦出现阵发性呛咳、咳血,要高度警惕,立即拍X线片,确认是否断落,如已诊断明确,要立即全麻下取出脱落套管。可从气管瘘口处下气管镜,将异物取出,避免长时间磨损气管粘膜或刺伤血管而引起大出血。 化学性异物主要为笔帽,此类异物多发生于学龄儿童,常将笔帽含于口中,不慎吸入气管内,因一端为盲端造成气管内负压,异物炎性刺激反应,引起气管周围粘膜肿胀,使异物嵌顿甚紧,如不采取全麻很难试取成功。本文报道3例未取出者,其中2例为塑料帽。 植物性异物多为完整瓜子、花生,异物较大,时间较长,由于炎性刺激,往往有肉芽生长,反复肺炎,粘膜肿胀充血,大量脓性分泌物淹埋异物,夹取时易出血,这使取异物时间相对较长,没有麻醉保障,不易一次成功。 48例中有3例未能取出,分别为眼药瓶盖、螺丝钉、塑料笔帽。病史为1~4个月,都合并有肺炎,异物部位相对深在,分别位于左上下叶开口内,负压大,嵌顿紧,钳取未能成功,后经开胸取出。这说明异物的难取度与异物的性质、部位、嵌顿松紧及造成肺内压大小等因素有关。往往一端为盲端的异物,由于重力作用,盲端多朝下,造成肺内压较大,取出难度较大,而空心异物(如塑料哨)都能一次取出成功,甚至在无麻醉或表麻下,于气管镜下发现异物后钳夹住异物连同气管镜一并退出。但异物通过声门时,有可能脱落到健侧支气管内,如果出现此情况,应立即在喉直达引导下重新下气管镜,进入健侧寻找以缓解呼吸困难,取出时要注意用镜唇保护好异物,出声门时镜体向左旋转90度,从后联合出声门。能掌握这二点关键步骤,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二、全麻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优点和适应证 目前,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采用全麻日渐增多,有些医院甚至常规地用于经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长期以来,在全麻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不作为我院常规。这主要从狭义“安全”考虑,认为患儿在清醒状态下发生意外相对全麻少,我院耳鼻喉科取异物术较熟练,一般半小时内即可完成,无需住院,费用低,麻醉用药种类少及技术所限。因此,绝大多数常规在无麻下实施。随着异物种类及复杂性增加,需要麻醉配合的认识逐步提高,因为全麻不仅可增加气体氧流量,还能减少或避免并发症。依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全麻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有如下优点:①患儿舒适、安静,始终保持正确体位,术者可从容、仔细、准确操作。②避免患儿恐惧挣扎增加耗氧,引起呼吸循环衰竭。文献报道[1]异物合并肺部并发症致呼吸困难,造成呼吸肌氧耗量较正常时高出10倍。③手术损伤少,放置的金属气管镜对组织摩擦减少,可避免术后喉水肿以及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及意外发生。④由于肌松较易将异物牵拉出声门,特别适合于病史较久、异物形状及性质比较复杂、尖锐或嵌顿较紧的异物取出。⑤一定深度麻醉加表面麻醉咽喉反射减弱或消失,可避免由于器械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反射。⑥随着知识的更新、新药的引进、全麻技术的改进,使全麻的可控性提高,患儿术后苏醒加快,有利病人生理反射的恢复。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异丙酚 安氟醚及其复合组对麻醉后期恢复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甲下骨疣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