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髓运动诱发电位在大鼠胚胎脊髓移植实验中的应用 |
|
一、脊髓损伤模型与移植程序 成年Wistar大鼠,雌雄不拘,体重200 g左右。无菌条件下,在脊髓腰膨大,制成直径 2~3mm的半切洞腔。剖腹取出孕鼠妊娠14天完整的胚胎,在手术显微镜下,将胚胎脊髓分 离出来,用注射器将胚胎脊髓吸入一尖端孔径1mm的玻璃管内,尖端留少许吸至管口,再 轻轻注入受体脊髓洞腔内,缝合切开的硬脊膜。 二、脊髓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应用第三军医大学研制的多功能神经诱发电位仪,对下列各组大鼠的脊髓运动诱发电 位(MEP)进行检测。Wistar大鼠60只,包括正常组,损伤即刻组,移植4天、2周、4周和 12周组,单纯半切洞4天、2周、4周和12周组,每组6只,25%乌拉坦麻醉后,在动物头颅 后部、腰背部剪毛,清洁皮肤。切开L3~4椎体平面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咬除相应的椎板暴 露硬脊膜,选距移植或损伤部位6 mm处为记录点。用牙科钻在颅顶冠状缝下3 mm、矢状缝 旁开1 mm处,各打一盲孔,进行刺激频率4 Hz,波宽0.2 ms,强度40~60V,用银球电极 在脊髓硬膜外记录,信号经前置放大器放大10万倍,计算机叠加300次。
结 果
脊髓腰骶段硬脊膜记录的正常MEP主要由四个波(P1、N1、P2、N2)组成,波形反应 呈“M”形,脊髓损伤后即刻所有动物MEP均不能记录(波幅明显减低或完全消失),术后 4天单纯损伤组与损伤即刻组MEP检查结果大致相似,无明显好转趋势;移植组除少数动物 恢复不理想外,已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术后2~12周,移植及非移植各组,其MEP早期反应 (P1,N1)的波幅,均基本恢复正常;但峰潜伏时改变有差异,不同时间内,移植与非移 植动物,MEP变化趋势,参见附图。各组(P2,N2)变异较大,无规律性。应用第三军医 大学研制的PDA-2统计程序,对正常组、移植各组和单纯损伤各组MEP早期反应的潜伏时 及波幅,进行以下统计处理:①各组与正常组比较;②相同时间,不同处置方式各组比较。 结果参见表1、表2。
附图 移植组及非移植组的MEP
表1 移植及对照各组MEP(P1、N1)峰潜伏时变化(±s,ms)
潜伏时 正 常 移植2周 对照2周 移植4周 对照4周 移植12周 对照12周 P1 2.02±0.20 2.99±0.65 4.82±1.42△* 3.11±0.52 4.29±1.58△ 2.34±0.44 3.98±0.44△* N1 2.93±0.91 4.21±1.30 6.43±2.17△* 3.41±0.82 5.07±1.54△* 3.12±1.41 4.87±1.69△*
注 △ 正常组与其余各组比较相差显著 (P<0.05) 。 * 同一时期各组比较相差显著 (P<0.05) 。
表2 移植及对照各组MEP(P1、N1)波幅变化(±s,μV)
潜伏时 正 常 移植2周 对照2周 移植4周 对照4周 移植12周 对照12周 P1 5.04±3.13 3.04±2.90 6.35±3.12 6.40±4.01 4.26±3.29 5.11±2.87 4.34±3.22 N1 6.06±2.16 3.81±2.58 3.51±5.04 4.43±4.36 6.02±4.87 5.54±2.96 4.56±4.00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人血液不同成份吸收光谱探讨 下一个医学论文: 挛缩膝关节髌韧带轴向应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