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应用预混型诺和灵30R人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观察 |
|
滕中杰 刘卓平 付建斌 马瑜瑾
近年来,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对糖尿病(DM)患者严格控制血糖,使之达标治疗的积极意义。然而,在2型DM患者,胰岛素(Ins)治疗有可能对脂代谢、体质量稳定、血压等带来不利影响,加之患者自行注射Ins很不方便、量不易掌握,使他们中的许多人惧怕甚或拒绝Ins治疗,以致病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为了探讨对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的2型DM患者长期达标治疗(疗效好、易掌握、不良反应少)的方法,我们采用诺和笔3,每日2次皮下注射预混型诺和灵30R人胰岛素(30%速效胰岛素与70%中效胰岛素预先混和制剂,最大作用时间2~8小时,维持作用时间可达24小时,简称预混人胰岛素,hIns)加二甲双胍(DMG)联合治疗33例患者,随访观察1年,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年龄50~60岁,体质量基本正常,DM病程10年以上,肝肾功能正常,中等以上文化程度。既往经正规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收住院。入院时空腹血糖(FPG)(16.2±3.2)mmol/L。 1.2 方法 入院后给DMG每日3次、每次0.25~0.5g进餐时口服,三餐前或三餐前加睡前皮下注射上海生化制品厂生产正规(猪)胰岛素(RI或Ins),调整剂量至FPG≤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G)≤8.0mmol/L,稳定1周后改换诺和诺德公司重组DNA技术生产的预混型hIns诺和灵30R,每日2次皮下注射,DMG用量不变,调整剂量至血糖重新稳定在上述范围时出院。以后每月在本院内分泌门诊复诊1次,测血压、体质量、肝肾功能、检查注射部位局部情况等。每周自测一日三餐前及餐后2小时血糖,改用hIns前及其后6个月,12个月各查1次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配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和配伍组设计的Q检验。 2 结 果 2.1 改换hIns前后血糖控制情况 见表1。(0月表示换用前,以下同)
表1 改换人胰岛素前后血糖控制情况
时间 FPG(mmo1/L) 2hPG(mmol/L) HbA1c(%) 0月 5.6±1.2 8.2±2.0 6.80±2.00 6月 5.3±2.0 7.8±2.6 5.90±1.20 12月 5.9±1.9 8.9±1.4 5.85±1.02 F值 0.9847 2.853 7.073 P值 >0.05 >0.05 >0.05
2.2 治疗1年后体质量、血压、血脂变化 见表2。 表2 治疗1年体质量、血压、血脂变化情况
时间 体质量(kg) 血压(mmHg*) TCh(mmo1/L) TG(mmo1/L) HDL-C(mmo1/L) LDL-C(mmo1/L) 0月 60±10.7 125±10/77±8 5.69±0.95 1.9±0.4 0.80±0.16 4.03±0.80 6月 63±9.3 129±15/68±17 5.18±0.86 1.5±0.6 0.89±0.17 3.76±0.61 12月 62±8.9 120±15/75±8 5.20±0.88 1.3±0.1 0.95±0.19 3.65±0.56 F值 0.8279 3.66/4.47 3.42 17.50 10.61 2.4887 P值 >0.05 >0.05/>0.05 >0.05 >0.05 >0.05 >0.05
注:* 1mmHg=0.133kPa2.3 低血糖反应的发生频率 见表3。 表3 低血糖反应的发生频率
时间 轻、中度低血糖 重度低血糖 例数 发生频率* 例数 发生频率* 0月 2[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诺和灵R配合自拟泽泻汤抢救DKA伴高钠血症32例临床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不同剂量苯妥英钠对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