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磷酸腺苷葡甲胺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6例疗效观察 |
|
耿现仓 司海芹 谷勇杰 周国峰
1993年8月至1999年3月,应用环磷酸腺苷葡甲胺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36例,近期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标准 ①严重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伴胸闷头晕、黑目 蒙或晕厥者;②窦房传导阻滞,用阿托品类药物不能消失者;③窦性静止,呈连接性逸搏心律者。凡上述各类患者经阿托品试验和食管心房调搏测试窦房结功能为异常者方可入选。 1.2 病例分组 将入选的69例病窦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50~74(平均63)岁,病史2个月至5年(平均21个月),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平均为(1 985±429)ms,原发心脏病20例,其中冠心病14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对照组33例,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54~72(平均60)岁,病史5个月至4年(平均25个月),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平均为(2 034±461)ms。33例患者又随机分成氨茶碱亚组、阿托品亚组、喘息定亚组,每个亚组11例;原发心脏病16例,其中冠心病13例,原发性扩张心肌病1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肺源性心脏病1例。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环磷酸腺苷葡甲胺90mg(徐州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生理盐水40ml静脉注射,每日2次,2周后减量,每3日减30mg,减至60mg/d,改为30mg肌肉注射,每日2次,维持1周。常规治疗原发心脏病。对照组:氨茶碱亚组,氨茶碱0.2g口服,每日3次;阿托品亚组,阿托品0.3mg口服,每日3次;喘息定亚组,喘息定10mg舌下含服,每日3次。以上3个亚组均治疗1个月后评比疗效。原发心脏病采用常规治疗。 1.4 疗效判断 显效:症状消失, 早晨静息心率提高10次/min以上,窦房传导阻滞消失,连接性逸搏消失。有效:症状减轻,晕厥发作停止,早晨静息心率提高5~9次/min,连接性逸搏频率>40次/min。无效:症状无改善,早晨静息心率提高0~4次/ min,心电图无改善或病情恶化者。 1.5 结果 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并且有显著差异(uc=2.990,P<0.01),见表1。两组SNRT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t=0.457,P>0.05),在治疗后有显著差异(t=2.028,P<0.05),见表2。对照组的3个亚组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Hc=0.665,P>0.05),见表3。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无1例出现环磷酸腺苷葡甲胺副作用;对照组氨荼碱亚组出现4例胃肠道反应,阿托品亚组3例出现尿潴留。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组 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36 19(52.8) 12(33.3) 5(13.9) 31(86.1) 对照组 33 8(24.2) 10(30.3) 15(45.5) 18(54.5)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平均SNRT比较(ms)
组 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1 985±429 1 643±531 对照组 2 034±461 1 892±485
表3 对照组各亚组间疗效比较
亚 组 显效 有效 无效 合计 氨茶碱组 2 3 6 11 阿托品组 3 4 4 11 喘息定组 3 3 5 11 合 计 8 10 15 33
2 讨 论 病窦是由窦房结病变导致的多种心律失常,患者出现与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的症状。目前治疗病窦有两种方法,一是药物治疗,一是人工起搏治疗。药物治疗适应于无经费安置人工起搏器的患者和为安置起搏器之前的准备阶段用药,故应选择疗效好、副作用少、费用低的药物治疗。阿托品、氨茶碱、喘息定等药物疗效不佳,且副作用多,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而我们使用环磷酸腺苷葡甲胺治疗病窦总有效率达86.1%(31/36),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少。 环磷酸腺苷葡甲胺属于环腺苷酸类药物,是以葡甲胺作为配基与环磷酸腺苷(cAMP)相结合而成,既保存了cAMP的基本作用,同时葡甲胺作为配基增强cAMP脂溶性,其跨膜速度大于单纯cAMP,并且葡甲胺本身对分解c[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氯沙坦 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疗效及耐受性比较 下一个医学论文: 5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