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参 山莨菪碱合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68例疗效观察 |
|
程世平 刘加林 李丹 袁静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病程迁延,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运用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治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疗程长,有一定副作用,鉴于丹参注射液和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系统疾病,毒副作用小,价格便宜,我院从1996年至1999年5月,采用丹参加山莨菪碱合剂治疗6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取得了良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①治疗组:68例慢性肾炎患者全部为内科住院患者,符合1985年南京“全国第二届肾脏病学术会议”所订诊断标准[1],其中慢性肾炎普通型36例,高血压型9例,肾病型21例,急性发作型2例,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28例,氮质血症期8例,尿毒症期5例。男39例,女29例,平均年龄42.5岁,平均病程4.8年;②对照组:30例慢性肾炎患者,全部内科住院患者,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1.7岁,平均病程4.1年,治疗组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内科对症支持,免疫抑制剂,消炎痛,潘生丁及免疫调节剂等治疗。 1.2.2 治疗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50ml加入654-2 10mg,配成注射液合剂,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个疗程20天,疗程之间间隔5~7天,可重复治疗2~3个疗程。 1.3 观察项目 全部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小时尿量、尿红细胞计数,血肌酐,尿素氮定量监测。 1.4 数据处理 治疗前后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
2 疗效分析(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
项 目 对照组(n=30) t值 P值 治疗组(n=68)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尿蛋白(g/24h) 3.4±1.25 3.1±1.03 7.81 <0.01 3.5±1.12 1.9±1.23 9.36 <0.01
尿红细胞(个/HP) 30.6±10.31 28.7±9.16 5.33 <0.01 31.7±11.61 15.3±7.35 9.42 <0.01 SCr(μmol/L) 232.7±87.52 223.2±90.33 2.77 <0.05 365.8±91.12 216.5±76.50 6.59 <0.01 BUN(mmol/h) 9.12±3.14 8.81±2.93 2.54 <0.05 9.38±3.40 7.8±2.85 5.87 <0.01 尿量(L/24h) 0.86±0.32 0.93±0.38 3.79 <0.01 0.83±0.37 1.22±0.46 8.33 <0.01
注:*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 2.1 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24小时尿量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血肌酐、尿素氮,差异显著(P<0.05),说明治疗组在减少尿蛋白,消除血尿,增加尿量,改善肾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 2.2 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24小时尿量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24小时尿量、血肌酐、尿素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说明治疗组在减少尿蛋白,消除血尿,增加尿量,改善肾功能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2.3 副作用观察 68例患者治疗中有明显口干、面部潮红,视物模糊,心悸26例,4例发生热源反应,2例急性尿潴留,均不需停药,输液完毕后30~40分钟症状自行缓解。 3 讨 论
慢性肾炎发病机制为一系列免疫反应过程,主要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及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下一个医学论文: 非洛地平缓释片合并倍他乐克治疗顽固性高血压50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