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IgA肾病3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
|
,10岁~15例(50.0%)。 二、方法 1.诊断标准[3,4]:①临床表现为血尿或蛋白尿。②肾组织活检:光学显微镜检查示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免疫荧光检查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③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乙型肝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及其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2.临床分组:临床分为4组:单纯肉眼血尿组(A组);血尿伴蛋白尿组(B组);NS组(C组)及单纯蛋白尿组(D组)。 3.病理分级:经皮肾活检后的肾组织分别做光镜和免疫荧光检查。肾小球病变采用1982年Lee等使用的改良Meadow组织学分类法[5]。肾小球改变分为5级,Ⅰ:轻度系膜增宽;Ⅱ:局灶系膜增殖和硬化;Ⅲ:弥漫系膜增殖和增宽,偶见小新月体和粘连;Ⅳ:重度弥漫系膜增殖伴硬化,可见新月体(<45%);Ⅴ:病变性质似Ⅳ级新月体形成>45%。其中Ⅰ、Ⅱ级无肾小管及间质改变,Ⅲ~Ⅴ级有不同程度的小管-间质改变。 4.免疫荧光:据系膜区免疫球蛋白沉积种类分为4型:IgA型;IgA+IgG型;IgA+IgM型及IgA+IgG+IgM型。
结 果
一、临床与病理(表1) 临床以单纯肉眼血尿最常见,其中54.5%的病例以感染或过度劳累为诱因。血尿伴蛋白尿组以感染为诱因的病例占66.7%,临床及病理改变相对重于前者。NS的临床及病理改变最重。合并肾功能不全和高血压的病例均为一过性的,病理改变以Ⅳ级为主,各有5例(55.6%)和4例(66.7%)。 二、临床与免疫荧光 免疫球蛋白沉积部位均在系膜区,单纯IgA沉积者2例,临床均表现为单纯肉眼血尿。IgA+IgG沉积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单纯肉眼血尿和血尿伴蛋白尿。NS及合并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的病例免疫球蛋白沉积以IgA+IgG+IgM型为多见。合并补体C3、C4沉积的分别有20例和6例(表2)。
表1 30例IgAN的临床与病理的关系(例,%)
临床分组 例数(%) 合 并 症 病 理 改 变 肾功能不全 高血压 Ⅱ Ⅲ Ⅳ A组 11 (36.7) 1 (9.1) - 2 (18.2) 8 (72.7) 1 (9.1) B组 10 (33.3) 3 (30.0) 2 (20.0) 1 (10.0) 4 (40.0) 5 (50.0) C组 8 (26.7) 5 (62.5) 4 (50.0) - 3 (37.5) 5 (62.5) D组 1 (3.3) - - - - 1 (100.0) 合计 30 (100) 9 (30.0) 6 (20.0) 3 (10.0) 15 (50.0) 12 (40.0)
表2 30例IgAN的临床与免疫荧光的关系(例,%)
免疫荧光 例数(%) 临 床 分 组 合 并 症 A B C D 肾功能不全 高血压 IgA 2 (6.7) 2 (18.2) - - - - -
IgA+IgG 14 (46.7) 6 (54.5) 7 (70.0) 1 (12.5) - 3 (33.3) 2 (33.3) IgA+IgM 4 (13.3) 1 (9.1) - 2 (25.0) 1 (100.0) 2 (22.2) 1 (16.7) IgA+IgG+IgM 10 (33.3) 2 (18.2) 3 (30.0) 5 (62.5) - 4 (44.4) 3 (50.0) C3 20 (66.7) 5 (45.5) 8 (80.0) 6 (75.0) 1 (100.0) 8 (88.9) 4 (66.7) C4 6 (20.0) - 3 (30.0) 3 (37.5) - 3 (33.3) 3 (50.0)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羊水过少的诊断处理与围产儿预后 下一个医学论文: 肝病伴随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处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