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斑疹伤寒107例临床分析 |
|
张占修 麻滨瑞 于红
斑疹伤寒是引起急性发热的常见病之一,但近年来有误诊增多的趋势。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1982年9月至1997年9月在我院内科、传染科住院的10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漏、误诊原因及治疗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89例,女18例;年龄2~48岁。其中1982年9月至1992年9月(1组)共79例,1992年10月至1997年9月(2组)共28例,均为散发,发热1~14天入院,除发热、头痛、咽痛、全身酸痛外,不少患者伴有其他临床症状(见表1)。
表1 斑疹伤寒临床症状比较
分组 例数 稽留热 弛张热 不规则热 低热 皮疹 肝大 脾大 淋巴结大 1组 79 35 21 19 4 36 19 14 2 2组 28 4 7 16 1 5 11 9 1 χ2值 8.04 10.29 6.72 P值 <0.01 <0.01 <0.01
1.2 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均动态观察外斐试验(OX19),其效价1∶80~1∶1 280阳性,其中1992年10月至1997年9月多为1∶80~1∶640阳性。血象正常70例,白细胞增高33例,降低4例。转氨酶增高21例,尿蛋白阳性22例。另外6例做脑积液检查,除1例脑压稍高外,其余均正常。 1.3 初诊情况 107例患者中55例入院1周内明确诊断,另52例初诊为其他疾病(见表2),后经详细检查及试验性治疗后确诊,延误诊断7~30天。 表2 斑疹伤寒52例误诊分析
分组 例数 上感 出血热 肝炎 肾炎 脑炎 气管炎 淋巴结核 1组 33 17 6 5 1 4 0 0 2组 19 10 3 2 0 1 2 1
1.4 治疗 入院后除使用四环素、土霉素、氯霉素外,使用或合并使用其他抗生素者,1982年9月至1992年9月共34例,1992年10月至1997年9月共18例;使用激素者分别为16例、9例,使用抗病毒药物者分别为13例、7例。 1.5 统计学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本组患者给予四环素、土霉素或氯霉素治疗后,1~5天体温正常,症状改善,巩固治疗1周后痊愈。
3 讨 论
斑疹伤寒是由立克体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之一。近年来,流行性斑疹伤寒少见,多为地方性斑疹伤寒散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卫生条件的改善,斑疹伤寒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漏误诊却有增多的趋势。本文107例住院患者误诊达52例,且近5年误诊率达67.9%(19/28),较前10年误诊率41.8%(33/79)有明显增加。二者比较,相差显著(χ2=5.63,P<0.05),其原因考虑如下。 3.1 发病率下降,医生重视程度不够。在107例住院患者中,前10年住院患者年均占7.38%,后5年占5.24%。斑疹伤寒发病率的下降,常常使临床医生特别是年轻医师对此病认识不足,导致漏诊、误诊增加。 3.2 症状不典型,易导致漏诊、误诊。斑疹伤寒典型症状为稽留热,明显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约50%~80%伴有皮疹[1]。但近年来,流行性斑疹伤寒较少,多为地方性斑疹伤寒散发,典型症状少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本组患者中,近5年其热型以不规则热多见,而稽留热少见,且伴有皮疹者减少,两组比较相差显著(P<0.01)。且OX19效价阳性值偏低。患者有时伴有咳嗽,肝、脾大,尿蛋白阳性,转氨酶增高及脑脊液压力增高,故临床常误诊为上感、急性肝炎、肾炎、脑炎。近年来,误诊出血热患者增多,本文52例中有9例误诊为出血热,可能与同以鼠为传染源,部分患者伴有蛋白尿有关,这也与某些报道相似[2]。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滥用抗生素、抗病毒和激素,亦是导致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漏、误诊增加的原因之一。在107例患者中,使用其他抗生素者占48.6%(52/107),使用激素者占23.4%(25/107),使用抗病毒药物者占18.7%(20/107),这不仅延误了诊断,而且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作者单位:张占修(125000葫芦岛市 海军313医院内一科) 麻滨瑞(12500[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肺结核与肺癌并存43例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老年人小脑出血35例临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