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与电味阈的关系 |
|
472例,占受检总数的94.4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者共3组28例,占受检总数的5.6%,电味阈值高于100μA以上的病种依次有脑血管病、泌尿系病、中耳乳突炎、消化系疾病、肿瘤、呼吸系疾病、外科感染、鼻咽喉疾病等。 4.2 对疾病引起电味阈值增高原因的推断 根据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4.2.1 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可导致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尤其是味觉中枢的血液循环、物质代谢、营养供应变化。 4.2.2 泌尿系疾患主要引起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系统功能紊乱,而味觉神经末梢-味蕾的兴奋性与Na+、K+、Ca++、Mg++、Cl-等离子浓度的变化比较敏感。 4.2.3 正常情况下维持舌的感受器-味蕾兴奋性的Na+、K+、Ca等离子是由唾液腺分泌的,而支配唾液腺的副交感、交感神经常因消化系疾患的神经、体液功能紊乱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造成味觉神经末梢离子浓度变化。 4.2.4 肿瘤、外科感染等对味阈的影响可能与组织代谢、心理状态等的变化有关。 4.2.5 中耳乳突炎影响味阈为鼓索神经受损所致。 4.3 目前我们对疾病引起的味阈变化的机制尚不能做出准确的推断,其病理、生理基础有待进一步探讨,疾病对味觉的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特别是康复、营养、保健、心理及其他有关学科应当关注和研究患者味阈的动态变化。
作者单位:张镭(475000 河南省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 张岩(河南开封医专附属淮河医院) 何秋英(475000 河南省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
参 考 文 献 1.聂瑞增,姚忠信,宋伯举.KDW-3型电味觉计.医疗器械,1986,10(4):34 2.聂瑞增,尚春娜,王新灿.电味阈测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88,23(6):382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球周麻醉用于白内障手术的疗效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进展性脑梗死影响因素探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