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髓损伤并发膀胱结石32例 |
|
9.1 15.2 16.5
1.2.2 反复泌尿系统感染史 泌尿系感染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如合并膀胱结石则感染易反复发作。由于结石常缺乏局部刺激症状,如满足于泌尿系感染的诊断,常延误膀胱结石的诊治。本组病例中近1/3患者呈反复尿路感染,因此,对此类患者应作全面的泌尿系统检查,及时发现易感因素如结石等。 1.2.3 辅助或特殊检查 B超检查适用于筛选和随诊尿石症患者。X-线检查是诊断膀胱结石的重要方法。对于阴性结石,须行膀胱镜检查确诊。尿路造影可了解双肾功能及形态变化,有无膀胱输尿管返流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 1.3 治疗措施 1.3.1 术前准备 对无症状性菌尿及泌尿系感染发作的患者,依据药敏结果,给予口服抗生素3~5日或静脉用抗生素治疗,症状控制3~5日后再采取相应的取石手术。对不稳定性膀胱、植物神经反射亢进的患者,术前须用“尿多灵”(ditropan)、α-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准备。对尿道狭窄程度不重者,可先行尿道扩张术准备。 1.3.2 取石治疗 见表3。 表3 取石方法及并发症情况
例数 性别 次 数 泌尿系统其他并发症 男 女 1 次 2 次 3 次 肾积水 返 流 挛缩膀胱 反射亢进 植物神经 尿道狭窄 经膀胱 镜取石 27 25 2 22 3 2* 3 0 1 1 1 经膀胱 切开取石 5 5 0 5 0 0 1 2 2 1 1
*均为女性,长期反复留置尿管形成多发性结石(均在20枚以上),其中1例在透视下用血管钳进行部分碎石取石。 1.3.3 结石特性 单发性膀胱结石3例,多发性29例,最多者达33枚,平均为8.7枚。直径1~5cm,31例结石呈不规则的瓦片状,1例为完整的气囊壳状结石。 2 结果 脊髓损伤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经取石治疗后随访3~8月,经B超、尿培养及造影等检查,未发现膀胱结石复发,其他泌尿系并发症也呈明显改善。取石治疗前、后泌尿系并发症见表4。
表4 取石治疗前、后泌尿系并发症
并发症 尿路 感染 肾积水 返流 挛缩 膀胱 植物神经 反射亢进 治疗前 32 4 2 3 2 治疗后 好转 或 治愈 26 3 1 3 2 未愈 6* 1 1 0 0
*其中1例呈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系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伴返流、肾积水。
3 讨论 3.1 脊髓损伤后早期合并膀胱结石,易加重神经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并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反复性泌尿系感染、挛缩性或不稳定性膀胱、返流、梗阻(肾积水)、尿道狭窄及植物神经反射亢进等。取石治疗后,以上并发症明显改善,有效率达80%以上,膀胱结石治疗后有利于膀胱尿道功能的改善或康复。本组病例中,从脊髓损伤至结石取出时间平均达15个月以上,未能做到及时诊治。因此,泌尿系并发症出现较早而且程度较重。为了及早诊治膀胱结石,宜在伤后3~6个月常规进行泌尿系B超筛选检查。但更重要的是预防,以下结合结石成因及预防要点作进一步讨论。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的编制与常模 下一个医学论文: 114例脑卒中患者ADL改善情况的初步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