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和子宫肌层电阻下降的受体后效应,提高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促进子宫肌层收缩性,从而提高引产的有效性[3]。
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4,5],米非司酮具有软化和扩张宫颈的作用,此作用在孕龄大于10周比小于10周明显,米非司酮能明显提高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米索前列醇即能保留前列腺素的原有活性,又克服了天然前列腺素的许多缺点,采用阴道后穹窿给药,吸收快,直接作用于宫颈,使宫颈胶原纤维分解,结缔组织松解,伸展性增加,促进宫颈成熟和扩张宫颈。米索前列醇对子宫平滑肌具有收缩作用,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排出胎儿和胎盘后,残留组织少,完全流产率较高(51.67%),不完全流产或失败清宫时子宫轮廓清楚,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而施行钳刮终止妊娠,手术时间长,易损伤宫颈管,手术风险大[4]。因此,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孕11~14周妊娠,相对地减轻受术者的痛苦,操作方便,清宫手术时间短,阴道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有效地解决了以往错过了人工流产时机又达不到引产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 石印青.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宫内孕11~14周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7,15(19):38-39.
[2]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97-398.
[3] 余江,张进,宋延峰,等.米索前列醇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1):55-57.
[4] 王海云,吴学浙,王晨一,等.米非司酮对依沙吖啶中期妊娠引产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12(2):102-104.
[5] 王晨虹.米索司酮在引产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5(18):267.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