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透析方法对尿毒症贫血的影响 |
|
戴玉杰 吕凤岩
当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发展到尿毒症阶段,几乎所 有的患者都有程度不同的贫血,而选择不同的透析方式对贫血改善的程度不尽相同。腹膜透 析(peritoneal dialysis,PD)者,每周尿素清除指数(KT/V)值大小的不同对贫血的改善也各 异。本研究通过对采用不同透析方式的41例CRF患者 透析前后肌酐(Cr)、尿素氮(BUN)及血 红蛋白(Hb)的变化的研究,探讨透析改善贫血的机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腹透(PD)组共28例,为确诊CRF尿毒症期的住院患者,其中慢性肾小 球肾炎12例,糖尿病肾病7例,高血压肾病6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肾结核1例,平均年龄49.2 岁,男15例,女13例,其中KT/V>1.7者10例,KT/V<1.7者18例。血透(hemodialysis, HD)组共13例,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肾病2例,平均年龄46.2岁 ,男7例,女6例。 1.2 方法 于透析前采空腹血测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留24小时尿,记 尿量,PD组留24小时腹透液,测肌酐、尿素氮,以计算KT/V,并分别于透析后3个月重复上述检 测指标,所有患者在此期间均未接受输血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表示,以成组t检验的方法 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1.4 结果 见表1、表2。
表1 PD组和HD组透析前后血液Cr、BUN及Hb的变化(±s)
组别 n Cr( μmol/L) BUN(mmol/L) Hb(g/L) 透析前 透析后 透析前 透析后 透析前 透析后 PD 28 890.21±268.21 580.81±136.96 21.30 ±6.15 17.36±6.35 58.39±9.82 72.51±15.42 HD 13 913.48±362.52 670.62±203.65 20.40±7.51 13.55±6. 03 57.05±8.32 62.40±10.31 t值 1.73 1.93 1.69 2.02 1.86 3.6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1
表2 不同KT/V值的腹透患者透析前后血液Cr、BUN及Hb的变化(±s)
组别 n Cr( μmol/L) BUN(mmol/L) Hb(g/L) 透析前 透析后 透析前 透析后 透析前 透析后 KT/V>1.7 10 910.50±252.36 602.93±170.52 20.36±7.25 17.83±6.48 58.07±8.49 76.29±13.96 KT/V<1.7 18 878.94±289.31 568.52±149.82 21.82±6.49 17. 10±7.29 58.57±9.81 70.41±12.08 t值 1.73 1.84 1.72 1.56 1.43 3.2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1
在透析前PD组与HD组各项指标间血浆尿素氮、肌酐水平及血红蛋白均无显著差异,透析 后 两组血肌酐、尿素氮均明显下降,血红蛋白有所升高,但PD组与HD组相比,PD组血红蛋白升高 的更为明显,二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 依KT/V是否大于1.7而把PD组分为两组,在透析前两组各数据指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而透析后KT/V>1.7组血红蛋白升高更为明显,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2 讨 论 2.1 肾性贫血的原因 贫血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临[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老年感染患者水 电解质紊乱情况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胸腔积液120例临床分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