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患者尿Tamm |
|
沈默宇 杨维淮
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sis,DN)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尚未出现蛋白尿之前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采取有效治疗与监控,可有效的预防DN的发生与发展。以往对DN的研究多着重肾小球形态和功能的改变,目前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糖尿病肾小管的病变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1]。我科测定了28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程<5年的患者尿Tamm-Horsfall蛋白(THP),并与微量白蛋白(Alb)进行比较,以进一步研究尿THP的临床实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患者组282例为本院住院NIDDM患者,男112例,女170例,平均年龄54.6岁(40~76岁),病程<5年,全部患者尿常规检查蛋白阴性,肾功能正常。对照组选择健康体检者60例,男26例,女34例,平均年龄53.8岁(41~75岁),全部对照组肾功能及血糖正常,尿常规检查蛋白阴性。 1.2 方法 受试者24小时尿收集在预先加有10ml甲苯的容器中并记录尿量,混匀后取1ml于-20℃冰箱内贮存备用,采用中国同位素公司北方免疫试剂研究所提供的THP、Alb放免测定盒。 1.3 统计学处理 测定值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正常参考值上、下限以±2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阳性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采用χ2检验,同组间不同指标阳性率之间比较采用配对设计的χ2检验,变量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及其显著性检验。 2 结 果 2.1 NIDDM组和对照组尿THP、Alb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NIDDM组与正常对照组尿THP、Alb结果比较(±s,mg/24h)
组 别 n THP Alb 对照组 60 28.66±8.03 6.76±2.54 NIDDM组 282 11.14±4.92 7.45±3.20 t值 16.27 1.82 P值 <0.001 >0.05
2.2 正常对照组尿THP、Alb的±2s结果分别凭借为正常参考值的下限、上限,即尿THP<12.60mg/24h为降低,Alb>11.84mg/24h为升高。282例NIDDM组尿THP降低例数为201例,阳性率为71.3%,Alb升高例数为114例,阳性率为40.4%,其中Alb和THP含量均异常78例,Alb和THP含量均正常45例,二者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经配对χ2检验,χ2=47.6038,P<0.005)。 2.3 NIDDM组尿THP与同时检测的尿Alb有显著的负相关(r=-0.340,P<0.01)。 3 讨 论 Tamm-Horsfall蛋白(THP)是一种肾脏的特异蛋白。Tamm和Horsfall 1951年发现并从尿中提纯,THP由亨氏襻升支及远端曲管上皮细胞内高尔基体产生,正常时有少量排出尿中,在肾功能减退、肾功能衰竭时,尿中THP含量减少,可能是由于肾功能恶化时远曲小管细胞数量减少所致[2]。尿白蛋白作为早期DN的预测指标已得到公认,并广泛用于临床[3],尿白蛋白排泄增加主要反映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引起通透性增加所致。 本研究测定的282例病程<5年尿蛋白定性阴性的NIDDM患者尿TH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其中71.3%患者低于正常参考值。而尿Alb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40.4%患者高于正常参考值。两者异常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THP与同时检测的尿Alb有显著性负相关(P<0.01),提示在早期NIDDM患者中肾远曲小管受损明显早于肾小球受损,THP可作为早期肾损害的指标,似乎较Alb更敏感,检测结果符合有些作者提出的THP排泄率的改变,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虽然尿白蛋白排泄率在正常的范围内,其THP排泄率低下可能提示已有肾小管功能不全[4]。 我们认为尿 THP排泄减少可作为提示糖尿病肾病早期损害的一项较好的指标,特别是对尿蛋白定性阴性的NIDDM患者定期进行尿THP及Alb监测有助于早期了解肾脏特别是肾小管及肾小球病变的范围及程度,使患者得到早期的治疗,[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血脂和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关系 下一个医学论文: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早期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