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痛 腹泻 四肢肌无力 高血压 |
|
mol,尿内儿茶酚胺定性阳性,定量测定4 600mmol/24h(肾上腺素为标准),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1 300mmol/24h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15mmol/24h尿,17-酮类固醇(17-KS)40mmol/24h尿,尿醛固酮20mmol/24h尿,苄胺唑啉试验阳性。 头部CT和肝、胆、肾CT扫描正常。肾上腺CT提示“左肾上腺上极肿块”。 主任医师:现诊断“嗜铬细胞瘤”可成立。 住院医师:本病临床上较少见,请老师讲一下有关知识。 主任医师:嗜铬细胞瘤属肾上腺髓质疾病中的一种。它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旁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此病可持续性或间断性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阵发性或持续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是一种罕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90%为单个,左右均可发生。主要临床特征有高血压症候群,如头痛、头晕心悸、心动过速、多汗、肢体麻木等;代谢紊乱(如发热、消瘦、高血糖等);及其他系统的表现。对于儿童或35岁以下患有高血压,降压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高度怀疑。可通过定性(血或尿中的儿茶酚胺及代谢产物测定)、定位(CT或磁共振MRI)、药物试验来确诊。本病无特殊治疗,手术治疗为最佳。 4 后记 经改善患者情况及术前准备,于10月3日在全麻及控制性降压下手术。取左侧腰部第11肋间隙为切口,见肿瘤位于左肾上腺上极,呈“人”字形,有完整包膜,肿块约10cm×7cm×5cm大小,切除左肾上腺及肿瘤。病理报告:左肾上腺副神经节旁见有10cm×7cm×5cm肿物一个,肿物表面有一薄的较完整的纤维包膜,切面呈棕黄色,部分区域为棕黑色,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镜下见细胞呈多角形,以双核多见,直径35cm,苏木紫伊红染色呈兰红色。病理诊断:(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诊断:继发性高血压、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患者恢复顺利,腹痛、腹泻、四肢肌无力均消失,血压逐渐正常。术后1年随访,血压正常,恢复正常劳动。
作者单位:刘淑华(448200荆门市)湖北省沙洋监狱管理局总医院 戴宏(448200荆门市)湖北省沙洋监狱管理局总医院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急性心梗静注阿托品致再梗死1例 下一个医学论文: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次误诊1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