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压变化对预后影响的探讨 |
|
桑志武
我们采用惠普78352C三维生命体征监护仪,对1997~1998年间在我科住院的64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连续动态的血压监测,以探讨血压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患者均在发病后6小时内入院,其中男47例,女17例,年龄在36~76岁之间,平均58.3岁。有高血压病史者58例,占90.6%。 1.2 诊断标准 本组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并均经脑CT证实。 1.3 观察方法 用惠普78352C三维生命体征监护仪每30分钟记录血压1次,并取均值作为当日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连续监测7~10天。 1.4 监测结果 本组64例患者在发病后血压均有明显升高,于病后3天内血压自然下降至病前水平且趋于稳定者51例,血压持续在较高水平且经降压治疗效果不佳者13例。 1.5 预后判断标准 根据1986年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对卒中临床研究工作的建议附件四的标准判断:稳定组的51例患者,基本治愈27例,好转21例,死亡3例;不稳定组的13例患者,基本治愈2例,好转5例,死亡6例。二组患者的预后经χ2检验,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15.19,P<0.01)。
2 讨 论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造成脑出血的主要原因及独立的危险因素,在脑出血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组患者在患病早期血压均有明显增高,考虑与环境改变及机体的应激反应等综合因素有关,故脑出血早期的血压升高可看作是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反应,其可维持或增加脑组织的血液灌注,有利于损伤脑组织的功能恢复,但是对于重症脑出血患者尤其是脑干功能严重障碍者,其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制严重受损,甚至不复存在,也是造成持续高血压的重要原因,其预示病情凶险,预后较差。 脑出血患者当血压持续在较高水平,超过了脑血管平滑肌的收缩能力时,血管将被强制扩张,脑血流量即被动增加,从而导致脑水肿,继续出血或再出血,使病情恶化。 我们对64例脑出血患者的血压监测结果显示:稳定组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不稳定组,说明脑出血患者的血压调控对患者的病情转归及预后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对血压的调控应提起高度重视。
作者单位:桑志武(河北省故城县医院 253800)
上一个医学论文: 人工破膜加缩宫素150例在第一产程中的临床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12例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