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度脑卒中偏瘫早期的下肢支具治疗 |
|
高怀民 瓮长水 于增志
在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中,因为早期偏瘫后肢体障碍有可能出现自然恢复,一般都把支具疗法放在治疗的后期,作为残损的功能补充。近来日本学者宽原美提出早期使用支具有利于运动疗法的实施〔1〕;近藤克则也指出脑卒中偏瘫患者从急性期开始,就产生快速肌萎缩,早期站立是有效的预防措施〔2〕。我们在重度偏瘫患者的早期运动治疗过程中,用下肢长腿支具控制膝、踝关节,实现了早期站立,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30例均为本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患者,其中对照组13例为1997年1月~12月单纯采用运动疗法的病例;治疗组17例,为1998年1月~12月采用支具和运动疗法同时治疗的病例。两组病例的病程均在脑卒中发病后14~30天,经CT检查符合1982年国际神经系关联病及卒中协会3大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提出的标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病损程度,积分大于30分为重度脑卒中偏瘫病例,Rivermead运动指数(Rivermead Motor Index, RMI)不大于1(仅限于床上翻身),除外有脑出血术后和严重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的患者入院后,每天在床上进行运动疗法45min,治疗方法主要包括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待患者RMI运动指数恢复到2级(能独立在床边坐10s)时,改为坐位平衡训练,并根据患者体型量体制作下肢长腿支具,利用下肢支具控制膝、踝关节,开始进行站立平衡训练,然后进行移动能力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运动疗法,主要的训练方法、时间和治疗组基本相同。 1.3 支具的设计和制作 治疗组所使用的下肢支具由我院自行设计,北京康日假肢公司用铝合金和ABS塑料制成,上至大腿中部,用半月箍皮带固定,膝关节用膝盖垫控制,踝关节用踝关节托固定,总重量为510g。 1.4 疗效评定 入院治疗后第4周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例分别进行RMI、Barthel指数和独立步行率评价。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RMI 7级(用支具能持四脚拐步行10m以上)以上为独立步行。 独立步行率=(独立步行例数/各组例数)×100%
2 结果
见附表。治疗组17例重度偏瘫患者使用下肢长腿支具治疗4周后,RMI平均提高到8.7,其中15例获得了独立步行能力,独立步行率达到88.24%,对照组13例患者单纯采用运动疗法治疗4周后,RMI平均提高到5.7,其中8例获得了独立步行能力,独立步行率达到64.28%。两组的RMI比较有明显差异,治疗组的下肢运动能力优于对照组。两组的Barthel指数比较有明显差异,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两组的独立步行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附表 重度脑卒中偏瘫早期的下肢长腿支具治疗效果 (±s)
项 目 治疗组(17例) 对照组(13例) P Rivermead运动指数 8.7±2.2 5.7±3.8 <0.01 Barthel指数 79.8±6.1 61.3±7.7 <0.01 独立步行率(%) 88.24 64.28 >0.05
3 讨论 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多采用单纯运动疗法,但实际上还有一部分重度偏瘫患者即便是采用了运动疗法,也不能使患者在短期内获得移动能力,因而重度偏瘫患者的康复,早期获得移动能力是康复医学治疗的重要课题。本组资料采用运动疗法的同时配合支具治疗,和单纯运动疗法相比较,前者明显优于后者,说明了支具不仅在脑卒中晚期对下肢功能有辅助作用,而且在重度脑卒中的早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早期使用支具不仅能代偿下肢功能上的障碍,而且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结合文献〔3,4〕,我们认为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早期使用下肢长腿支具后,患者早期站立刺激了自身本体感受器,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②早期站立可以被动增加肌张力,预防肌萎缩。③重度偏瘫患者多数合并失认、失语和深感觉障碍,影响运动治疗,使用支具可以使这些病情复杂的患者不知不觉地得到治疗。④早期使用下肢长腿支具有利于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更好的配合运动治疗。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治疗组17例中,2例使用了同样的支具,但没有获得独立步行能力。经查实这2例患者均合并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缺乏独立步行意[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美国心脏病协会脑卒中后果评价方法及其特点 下一个医学论文: 手动爬楼梯轮椅爬行部件的改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