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梗死 脑出血及偏头痛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动态观察 |
|
于梅花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1988年由Yanagisawa从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分离、纯化所发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的缩血管物质[1],内皮素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共测定了109例脑梗死(CI),脑出血(CH)以及偏头痛患者的血浆ET水平,并加以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分组 脑梗死(CI)组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53~74岁。脑出血(CH)组29例,男性22例,女性7例,年龄50~78岁。分3次抽血,第1次为发病后3日内、第2次为发病后第10~13天、第3次为发病后第20~23天。以上患者均经CT与MRI证实诊断,为本院收住患者。偏头痛组50例,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龄25~57岁。分别在偏头痛发作后2小时、8小时、24小时3次抽血,患者均为本院专科门诊及收住院诊断为先兆型偏头痛患者。对照组120例,为同期健康查体者,男性94例,女性26例,年龄31~74岁,排除心、肺、肾及其他颅脑疾病。 1.2 检测方法 偏头痛患者按发病后2小时、8小时、24小时分别抽取静脉血,其他各组均取早晨空腹静脉血2ml,注入含10%EDTA-二钠30μl和抑肽酶40μl的试管中混匀,于4℃ 3 000r/min离心10分钟,分离后血浆置-20℃低温冰箱冰冻保存备检。使用解放军总医院东亚放射免疫研究所的试剂盒,按说明书由专人操作,全部数据经SN-682B型γ计数器测定,计算机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间均数比较用F检验,结果P<0.05时,继续作两两比较的q′检验。
2 结 果
2.1 正常对照组其测值为(86.38±23.84)ng/L。 2.2 脑梗死及脑出血病患者3次血浆内皮素测定值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脑梗死及脑出血病患者不同时间BET含量比较(ng/L,±s)
检查次数 例数 脑梗死 例数 脑出血 第1次 30 168.43±58.82* 29 128.48±44.7*
第2次 30 124.97±42.26* 29 98.97±34.45 第3次 30 95.70±31.60 29 79.69±25.57 F 值 19.3 13.68 P 值 <0.01 <0.01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 2.3 偏头痛患者发病不同时期BET含量 偏头痛患者发病2小时血浆内皮素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6小时及24小时的测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见表2)。
表2 偏头痛患者发病后三个不同时间BET含量比较(±s)
例数 BET含量(ng/L) 2小时 50 96.11±29.8*
6小时 50 85.72±21.9 24小时 50 81.92±19.7 正常对照组 120 86.83±23.84 F 值 8.36 P 值 <0.01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CI及CH患者在发病后3日内,血浆内皮素(BET)水平均为最高值。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量逐渐下降,到第3次测定时(发病20~23天)其测值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但CI和CH发病后的第1次(发病3日内)相比测定值有极显著差异(P<0.01)。ET不仅存在于神经系统血管内,而且分布在神经细胞内,以下丘脑和纹状体含量最高[2]。ET的变化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无关。有一点是能够肯定的,内皮素参与了脑梗死与脑出血的发病,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推断内皮素升高的原因。①在应激状态下,周身血管内皮细胞产生ET-1增多。②局部缺血、受损的内皮细胞产生ET-1增多。③低灌注,局部内皮细胞受到压力减低,于是内皮细胞产生ET-1增多。④缺氧,可刺激ET-1生成。⑤梗死区[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 2a治疗乙型肝炎病毒临床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肌力训练与老年人健康状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