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
|
李积荣 吴康智 司本辉 何秀娟 汪晓筠
自1997年2月以来,我们用大剂量的尿激酶酶,为一种高效的血栓溶解药。能激活体内纤溶酶原转为纤溶酶,从而水解纤维蛋白使新鲜形成的血栓溶解。]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31例,并通过改善微循环、应用钙离子拮抗剂、促细胞代谢等治疗的36例作为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必须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之标准的脑梗死患者,还需符合以下条件:①发病≤72小时;②无昏迷;③无出血性疾病及出血倾向者;④均有肢体瘫痪者;⑤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脑梗死及排除脑出血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⑥治疗前血压<180/100mmHg(1mmHg=0.133kPa);⑦近1周未使用过抗凝剂或溶栓制剂者;⑧无近期手术、无消化性溃疡的消化作用有关。它发生在与胃酸接触的部位如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附近及Meckel憩室。];⑨半年内无出血性卒中史及影响本次神经功能评定的脑卒中史。我们将符合上述条件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尿激酶治疗组31例,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30~75岁,平均62.9岁,对照组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34~76岁,平均61.7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 选用丽珠集团丽宝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尿激酶。溶栓组首剂用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60分钟内静脉,止于心房。体静脉中的血液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血色暗红。肺静脉中的血液含有较多的氧,血色鲜红。]滴毕,以后48小时内酌情追加30~60万U,总量不超过210万U,其余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20ml静滴,每日1次,共15天,并同时使用氧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拮抗剂,若有高颅压给予20%甘露醇剂问世以来,在医学界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应用于临床的各个领域。根据以往的文献,在体外循环转流中,甘露醇主要作用于患者的肾脏,]治疗。 1.3 实验室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半个月后检测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肝肾功能。 1.4 疗效判断标准 依据改良欧美卒中量表[1]评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之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表示,采用秩和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治疗结果
2.1 两组疗效评定结果 见表1。
表1 治疗15天后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基本痊愈 例数(%) 显著进步 例数(%) 进 步 例数(%) 无变化 例数(%) 恶 化 例数(%) 总有效率 例数(%) 治疗组 (n=31) 14(45.16) 6(19.35) 5(16.12) 6(19.35) 0 25(80.65) 对照组 (n=36) 4(11.11) 6(16.37) 8(22.22) 18(50.00) 0 18(50.00)
注:经秩和检验,uc=3.3796,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s)
组 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组 31 26.72±1.27 9.72±9.61 6.16 <0.01 对照组 36 26.21±2.28 12.18±8.87 1.99 >0.05 t值 0.354 3.093 P值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利多卡因对减轻静脉滴注前列腺素E1疼痛的临床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黄芪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