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征变化(略)
表2 治疗后肝功能ALT,AST,A/G复常比较(略)
2.5 血清乙肝病毒学指标治疗组及对照组在HBeAg、HBVDNA阴转方面均有一定的效果,两组对比,HBeAg、HBVDNA阴转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中HBeAg有3例阴转,HBVDNA有2例阴转,对照组中HBeAg有1例阴转,HBVDNA有2例阴转。
3 讨论
我院采用中药方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邪毒未消、湿热未尽、气血凝滞、正气已虚的中医病机,以清利湿热,活血化瘀,除毒务尽,扶正固本的治疗原则,方中黄芪、白术、党参、茯苓、当归、枸杞养阴益气、健脾益肾,调节和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助正达邪;半枝莲、山豆根清热利湿、清解病毒;赤芍、丹参、鳖甲、桃仁通络化瘀,软坚散结,改善肝脏微循环,防止肝纤维化[2]。针灸取足三里、三阳交、右肝俞穴、阳陵泉穴、行间穴,有理肝俞、化湿浊、疏肝胆、清湿热的作用[3]。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灸足三里,具有调理脾胃,清化湿滞,扶正补虚,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促进乙肝表面抗原阴转率的提高。我院采用针灸联合中药复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肝功能的复常率,且对HBeAg的阴转率有一定提高,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S].中华传染杂志,2001,19:56.
[2] 高贤均.中草药免疫调解剂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J].国内外中医药科技进展,1995,(7):136.
[3] 章逢润,耿俊英.中国灸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