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进行调整而使其回复正常态。依据“肾”与西医学关联的大致定位,我们可以明确内分泌、泌尿、神经、骨骼、造血、免疫、呼吸系统等的疾病可以试用调补“肾”来治疗。如甲状腺减退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减退症、更年期综合征、性功能障碍、不孕不育、月经失调、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骨质疏松、腰痛、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病、干燥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肾性贫血,肾炎、肾病、肾功能衰竭、尿失禁,早衰、眩晕、脑血管意外、小儿脑瘫、老年性痴呆、高血压病、冠心病、耳鸣耳聋、肝硬化腹水、肠道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便秘、哮喘、脱发等。随着西医学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疾病谱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地变化,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70%~80%都是与多种功能基因、多系统受损有关,使西医学拮抗为主的治疗手段面临挑战,而显露出中医运用整体观念,发挥其调节功能的优势。如何体现中医与西医的互补性,满足这些社会需求是我们面临重要课题。中医早就认识到“五脏之真,惟肾为根”,“五脏之伤,穷极入肾”,我们在临床上也可发现许多慢性病的中晚期表现出肾虚证。通过肾阳虚证的研究[4,5],发现补肾药能特异性地提高下丘脑的关键性功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表达,从而发挥下丘脑作为调控中心来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作用。通过中药补肾来调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失常状态,无疑对丰富多种慢性病、难治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卫芳,郭树仁,程士德.中医学肾本质现代研究概述[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4):75.
[2] 沈自尹.有关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21(1):10.
[3] 程耿斌,林玲玲.从肾的本质探讨中西医结合[J].中医药信息,2003,20(5):4.
[4] 沈自尹.从肾本质研究到证本质研究的思考与实践――中西医结合研究推动了更高层次的中医与西医互补[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4):4.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