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滋补肝肾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滋补肝肾填精益髓法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结合头体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口服西药美多巴治疗,两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滋补肝肾填精益髓法治疗帕金森病有较好的疗效,并能减少西药用量。
关键词:帕金森病; 滋补肝肾填精益髓法; 中药; 头体针; 穴位埋线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于1817年由英国医生帕金森首次描述,是一种以大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的锥体外系疾病,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平衡障碍。本病是目前公认的一种难治的、缓慢进展的原因不明的脑病,西药不能根本上阻止本病的自然进展,而且随着长期使用药物和药物量的增大,疗效越来越差,出现严重副作用的问题。我们自2000年起,采用滋补肝肾填精益髓法(中药内服、头体针、穴位埋线)治疗该病,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5例患者均系我院门诊及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根据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其中治疗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80岁,平均60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12年。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8岁,平均60岁;病程最短9个月,最长10年。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4年10月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确定的《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2]。
1.2.2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在40~80岁之间;(3)中医诊断为颤震,证属肝肾亏虚,髓海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差或健忘、头摇肢颤、溲便不利、寤寐颠倒、神疲痴呆、迟钝少欲、腰酸腿软、不耐疲劳、舌质淡红体胖大、苔薄白,脉多沉弦无力或弦细而紧。
1.2.3 排除标准(1)各种帕金森综合症;(2)有严重的心、脑、肝、肾、内分泌及造血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中药六味地黄汤合左归丸加减:鹿角胶10 g,龟版胶10 g,熟地15 g,山茱萸10 g,枸杞子10 g,菟丝子10 g,牛膝9 g,山药10 g,泽泻8 g,白茯苓8 g,丹皮8 g,川芎10 g,白芍10 g,天麻9 g。1剂/d水煎早晚服,20 d为1个疗程。
2.1.2 头体针(1)选穴:舞蹈震颤控制区、风池、风府、百会、四神聪、外关、足三里、阳陵泉、绝骨、太冲、太溪。(2)操作方法:选用0.35×40 mm毫针,首先患者取坐位,针刺风池、风府行平补平泻法起针,然后针刺头针舞蹈震颤控制区、百会、四神聪,行平补平泻法。患者仰卧法,针刺其余穴,采用补法。头针舞蹈震颤控制区接通G68052型电针治疗仪,选连续波,频率高于30 Hz,留针30 mi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