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中医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活血化瘀(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30例。服药两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24h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后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病次数、持续时间及24h心电图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活血化瘀确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剂之一,但详细机理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活血化瘀 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窄、阻塞或痉挛导致心肌急剧的或暂时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目前虽有很多治疗中医冠心病的报道[1],但均因是中西医结合或制作工艺复杂,或者仅观察发作次数,未有详细心电图24h动态记录,故可信度值得考虑。笔者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材料
1.1 一般资料 114例患者均来自门诊病例诊断而住院患者,其中男74例,女40例,采用多次随机分组法。治疗组84例,其中男51例,女33例,平均年龄58.2 岁,病程6月~20年;心绞痛Ⅰ级42例,Ⅱ级36例,Ⅲ级4例;低危组46例,中危组34例,高危组4例。对照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在43~68岁,平均年龄58.4岁;病程5.5月~20年;心绞痛Ⅰ级15例,Ⅱ级13例,Ⅲ级2例;低危组16例,中危组12例,高危组2例[2]。两组在年龄、性别、心绞痛类型和分级临床危险度分层、心电图改变等方面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入选病例114例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推荐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1],具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体征,ECG、DCG示心肌缺血,平板运动试验阳性,部分病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中医辨证分型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第6版,分为气虚气滞、气虚血瘀型、痰瘀互阻,以气虚血瘀为主。
1.3 排除标准 排除急性心梗及其他心脏病患者,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中医辨证[2]排除寒凝心脉、心阴亏损证型。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按照文献[1]方案行常规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常用药物为消心痛、倍他乐克、肠溶阿司匹林等。有高血压、糖尿病者,行降压、降降治疗。
2.2 治疗组
2.2.1 处方组成 丹参、黄芪各20g,玄参15g,当归、地龙、郁金各12g,威灵仙、皂刺各10g,檀香8g,红花7g,水蛭粉、炮鳖甲粉各4g(水冲服)。
2.2.2 用法 每日1剂,水煎两次取汁400ml,混合,早、晚各温服1次。若有急性发作,用速效救心丸12粒,共治疗2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率、血压、舌苔、脉象等。用药前后均查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