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男,13岁,右股骨头上方碟形骨缺损,缺损内有碎片,边缘轻度硬化
3 讨 论
股骨头剥脱性骨软骨炎发生于性格活泼者,尤其是运动员。青春期最常发病,男性多发,5岁以下及50岁以上人群少见。发病部位常见于股骨远端,其次是肱骨远端和距骨,股骨头发病罕见。目前剥脱性骨软骨炎病因仍处于理论探讨阶段,一般认为可能与创伤、缺血坏死、骨骺发育异常和家族性遗传倾向相关〔3、5〕。Paul通过临床调查认为创伤引起骨软骨或软骨下骨骨折,导致了骨软骨的逐渐剥离。Cahill也提出股骨头剥脱性骨软骨炎是一种在压应力下发生的骨折。尽管本组病例无明显创伤史,但影像学检查提示病损位于股骨头的中上部和内上部,是股骨头的主要负重区域,可能与病损部位在反复撞击下的微损伤有关。支持局部缺血理论者认为由于软骨下骨某一区域血供中断,导致区域性骨质坏死,最后死骨和覆盖其上的关节软骨逐渐与周围健康骨质分离。对于局部缺血的发生原因有很多解释,但基本集中于营养血管栓塞。目前栓塞缺血理论缺乏有力证据。本组由于例数不多,尚无这方面的证据。Caffy等认为儿童股骨头剥脱性骨软骨炎主要由骨骺发育异常引起,Ribbing也发现10岁以下儿童X线检查次级骨化中心的位置与股骨头剥脱性骨软骨炎发生部位相吻合。剥脱性骨软骨炎发生于骨骺闭合前夕的青少年,这一时期活动量大,但此阶段骨骺的发育尚未完成,骨端的骨骺正处于变换阶段,容易造成骨骺组织的损伤。
股骨头剥脱性骨软骨炎患儿常见症状包括跛行、疼痛和关节交锁。常见体征是髋关节内旋受限、髋部固定深压痛和轻度大腿萎缩。影像学检查中,X线片阳性率较低,CT和MRI能直接显示软骨和骨内病变,是有价值的诊断方法。Guilleminet报道股骨头剥脱性骨软骨炎不会发生关节游离体。本组病例术前诊断主要综合了X线片和CT的改变,X线片股骨头中上部和内上部仅有碟形缺损和边缘硬化,CT显示股骨头呈地图形骨软骨缺损,6例在手术中所见与影像学改变基本一致,临床病理分级分别为Ⅰ级、Ⅱ级和Ⅲ级,未见Ⅳ级改变(关节内游离体)。
本病易与LeggPerthes病混淆,本组4例初诊时误诊为LeggPerthes病。LeggPerthes病儿童年龄大都在6~8岁,而股骨头剥脱性骨软骨炎好发年龄在11岁以上。影像学表现为股骨头表面碟形缺损,股骨头骺无碎裂和扁平等改变,股骨头缺损在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