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使用能起到较好的疗效。克氏钉的固定,具有容易维持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减少关节面的骨折再移位,对软组织、肌肉无压迫,刺激小,有利于控制和治疗软组织损伤,可早期活动,改善局部血供,促进消肿等诸多优点。且留于皮外便于拔取。术后可能发生的钉道感染问题,可以通过术中仔细插钉和术后小心护理而得到改善,治疗过程中的中药分期辨证施治,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钉口反应,有利于手腕功能的恢复及促进骨折愈合。
对于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干骺端的松质骨受压缩、复位后形成局部骨缺损,笔者主张行自体髂骨取骨移植,这样可提供对复位后关节面的支撑和填充骨折复位后所留下的空隙,既能恢复桡骨长度,又为关节处骨块提供机械支持,也加速骨折愈合。对维持骨折端的稳定、保持桡骨远端的长度和合适的掌倾角与尺偏角、防止复位后关节面的下沉和骨折再移位、促进骨折愈合等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手术过程中固定钢针时通过局部切开仔细分离软组织,穿针时采用套筒保护周围软组织,避开桡神经浅支,减少对其刺激、压迫,可减少并发证的发生。对于钉的松动、感染、骨髓炎、医源性骨折等,只要我们严格无菌操作、微创操作,术后加强钉道护理,强调功能锻炼,即使出现并发证也可早期处理。
术后5周拆除外固定支架。该治疗方法既无因内固定而引起的骨迟缓愈合甚至骨不愈合,又能达到骨折端的解剖复位,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该过程中,有限的内固定及对陈旧性骨折的植骨就显得格外重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的一致性。而且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结构灵巧,操作方法简单,减少第二次手术的痛苦及费用,在基层医院也能够较好地完成该手术,笔者认为该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Jaleim I,Pieters HS,Sweet MB,et al.External fixation for intraartica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J].J Bone Joint surg(Br),1991,73(2):302-306.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