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对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胆源性胰腺炎急性水肿时胰腺弥漫性肿大,或头尾局限性肿大,主胰管可扩张大于2 mm。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除胰腺体积增大外,在胰腺的周围可探及不规则低或无回声区,常存在胰腺部位探头下触痛明显。结论:超声对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简便、无创伤的优点,应作为首选检查手段之一。
关键词:胆源性胰腺炎;超声诊断;临床分析
胆源性胰腺炎是指因胆道疾病(结石、炎症等)引起的胆汁或十二指肠液逆流,由于胰管阻塞,管内压力突然升高以及胰腺血供不足等原因引起的胰腺炎症。
近年来随着胆石症发病率的逐渐升高,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也随之急剧增加,因其是胆道疾病的严重并发证之一,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普遍重视。本文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超声诊断,进行回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9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16例,女23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7岁;发病到就诊时间最短2 h,最长3 d;其中既往有胆道系结石者23例,有反复发作胆道系感染者10例,胆道蛔虫者2例,存在胆道系结石而无临床症状者4例。3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中上腹或左上腹及腰背部持续性疼痛,伴恶心、呕吐、腹部胀满、心急、烦躁、坐卧不安,部分伴发热、黄疸,个别有皮肤瘙痒症。
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者36例,血、尿淀粉酶不同程度增高者34例,肝功能异常者5例,黄疸指数增高者8例,尿胆原增高者3例。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增快23例,阵发性心动过速16例,伴心肌缺血者28例。
1.2 方法
超声仪器用ULTRAMARK-9型、NAS-2000a型、LG-400型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 MHz。患者根据需要采取不同体位、进行不同方位的超声切面探查,对于胃肠道气体较多者,必要时嘱病人饮水后以胃作为透声窗,以便更清楚地显示胰腺全貌。
热自外入,寒自内生,结于中焦;二是虚实互见。脾胃虚弱是其标,虚实夹杂,成为痞证;三是湿热中阻。脾主运化,运化失司,湿浊内生,郁久化热,湿热内蕴,阻于中焦,气机不畅而成痞。
(3)半夏泻心汤证的应用指征一般以胃脘痞塞不通、但满不痛、按之濡为特点。但临床所治之病,不必拘泥于“不通”,凡恶心、呕吐、不利、嗳气、反胃、腹胀、便秘、妊娠恶阻等,只要证属中焦虚实互见,寒热错杂,湿热中阻,脾胃升降功能失常,均可应用本方,这也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辨证论治”的精髓。
(4)运用半夏泻心汤应重视舌苔的变化。该汤临证多见舌苔黄白相兼,或薄黄而腻,或薄白而腻,用药参照舌象及四诊,详审呕吐物的性状、小便的清长与短赤、大便的稀溏与干结,慎度寒热孰轻孰重,或重用黄连,或重用干姜,随证加减。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有30例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占77 %)。声像图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或胰头、胰尾局限性肿大,胰腺轮廓尚规则,边界模糊欠清晰,胰实质低回声略低。胰头肿大明显的病例,主胰管多显示有增宽(管径>2 mm),胰管壁尚光整,回声增强。胰腺周围多可见少量液性暗区。本组病例有9例为重症胰腺炎(占23 %),传统称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除胰腺体积增大外,在胰腺的周围部可探到中量至大量的不规则的无回声或低回声区,其内可见少量絮状或条索状中等回声。胰腺边缘常可见到局限性的或大范围的不规整区域。受检部位多有探头下明显的触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