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实验分组
随机分出12只大鼠设为空白组,采用蒸馏水灌胃。其余大鼠采用经口灌胃的方法染毒。染毒结束后,血锌原卟啉(ZPP)含量达到(17.33±5.38)μg/g的大鼠认为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36只大鼠按质量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依地酸二钠钙组(简称西药组)、驱铅扶正方组(简称中药组)。
2.3治疗给药
分组后第2 d开始给药,空白组、模型组分别灌胃蒸馏水每只1 mL,每日1次;西药组给予依地酸二钠钙加普鲁卡因肌肉注射,50 mg/(kg·d),连续注射4 d为1个疗程,休息4 d后进行下1个疗程,连续注射3个疗程[2];中药组每日给予驱铅扶正方药液每只0.01 mL/(g·d),共治疗20 d。
2.4观测指标
观察造模至治疗结束后各组大鼠的精神状态、质量变化、毛色、饮食、活动等情况,测定血ZPP含量,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
2.5 标本采集与指标检测
2.5.1 ZPP测定
用一次性吸管取血1滴,放入ZPP血液荧光测定仪并轻轻搅拌30 s,使其充分氧化再检测ZPP含量。
2.5.2肾脏病理切片
以摘眼球放血法对各组动物处死后,立即取出肾脏,除去包膜,置于10 %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24 h后,石蜡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
2.6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
3结果
本实验整个造模及灌胃治疗过程顺利,各组大鼠均正常存活,可满足实验要求。
3.1动物一般状况
在整个过程中,空白组大鼠在实验期间精神状态、行为活动、摄食等未见任何明显的异常表现。而染毒各组大鼠于染毒第2周后,出现程度不等的背毛蓬松、缺少光泽、毛色偏黄、食欲减退、活动减少、过度兴奋现象,部分动物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泻、浑身污秽。
各组大鼠染毒前质量无明显差异,平均质量为(118.17±6.22)g,染毒开始后第2周起染毒各组大鼠质量与空白组相比开始下降,治疗结束后各组大鼠质量变化见表1。表1治疗后各组大鼠质量变化 由表1可见,模型组、西药组质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中药组质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及西药组(P<0.01);模型组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质量明显低于空白组,这与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