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观察驱铅扶正方对慢性铅中毒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锌原卟啉(ZPP)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经口灌胃染毒法,造模8周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依地酸二钠钙组(西药组)、驱铅扶正方组(中药组)。用药20 d后处死动物,检测ZPP含量,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 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ZPP含量均显著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 <0.01);治疗后中药组与西药组ZP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 (P >0.05)。结论 驱铅扶正方能显著降低慢性铅中毒大鼠血中ZPP含量,其作用与依地酸二钠钙相当,但其改善肾小管形态的作用优于依地酸二钠钙。
【关键词】 驱铅扶正方 慢性铅中毒 实验研究
铅是常见的工业毒物和环境污染物,随着工业发展,铅中毒已有日益严重的趋势。铅元素被吸收后,经血液至肝、脾、肺、肾、脑、骨髓等处,90 %以上的铅沉积在骨髓内。体内的铅,主要由肾和消化道排出。铅对人体各组织均有毒害作用,尤以神经、造血、肝、肾及血管等方面的病变多见。特别是儿童处于发育阶段,机体对铅毒易感性较高,中毒机率较大,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智能和身心健康等。目前临床上治疗铅中毒常用的依地酸二钠钙,虽排铅作用较强,但需长期静脉注射或肌注给药,在驱铅的同时又会造成体内一些必需金属元素与铅一起排出,并对肾脏有损害作用[1]。我们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驱铅扶正方与依地酸二钠钙对慢性铅中毒模型大鼠血锌原卟啉及肾脏形态学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
1.5月龄合格SD品系大鼠48只,雌雄各半,质量100~130 g,活动能力相近,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质量合格证号:医动字第08-005号。
1.2实验用药
驱铅扶正方组成:白术12 g、茯苓12 g、鸡内金12 g、土茯苓6 g、丹参9 g、龙骨15 g、牡蛎15 g、制首乌9 g、枸杞子9 g、生甘草6 g(成人1日剂量)。将上述药物煎煮(龙骨、牡蛎先煎30 min)浓缩成每毫升含生药2.1 g的汤剂。7 %依地酸二钠钙(EDTA),分析纯,成都化学试剂厂生产。
1.3主要试剂及仪器
醋酸铅(PbAc),购于天津市登峰化学试剂厂。ZPP血液荧光测定仪,由西安市竹林电子有限公司生产。AB104-N型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生产。
2实验方法
2.1染毒方法
采用大鼠经口灌胃染毒。配制2 %的醋酸铅溶液,每日1次,灌胃前空腹,灌胃后2 h内禁饮,连续8周,灌胃剂量为0.01 mL/g。每周称1次质量,根据新称的质量调整灌胃量。在整个染毒过程中,动物室自然节律采光,室温18~22 ℃,湿度45 %~65 %。实验操作在每天上午8:30至10:00完成。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