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营养支持,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保护肝脏。服药期间注意药物副作用,尤其是对肝功能损害,如有异常及时停药,更换其他抗结核药物。
中药治疗:常用调理脾胃、益肾养精的保真汤加减。
其他治疗:术后10 d左右预制胸腰髂支具保护。无截瘫者术后2周在胸腰围支具保护下可以坐起,下地或坐轮椅离床活动,合并截瘫者根据截瘫恢复情况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大,在术后3月内,应该以卧床多、活动少为原则,活动以无痛及不疲劳为前提。支具保护应持续6月,卧床时可以取下支具。术后1年内每3月拍X线片1次。
2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无神经损害加重,无血管损伤、大出血、气胸等并发症。经1~8年随访植骨5~9月融合(平均7. 3月),无钉棒折断、松动及脱出。17例合并截瘫伴有神经功能损害者均有明显恢复,术后Frankel分级为D级1例,其余16例均为E级。术前Frankel分级B级的7例恢复到D级1例,E级6例;术前C级的8例均恢复到E级;D级2例恢复到E级。
3讨论
经过最近十几年总结,国内外学者已就脊柱结核的治疗目标初步达成共识:早期诊断,明确病变的程度和原因,保护神经功能,中止神经损害的发展,彻底消灭感染,消除疼痛,稳定脊柱[2]。临床资料表明,脊柱结核治疗只有有效的脊柱稳定性,才能达到有效治愈脊柱结核的目的[3]。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内固定即刻重建脊柱稳定性的作用,促进局部结核控制和骨性融合,达到结核病灶静止、修复的目的。无论是脊柱结核的渗出期、增殖期还是坏死期,内固定的应用均是安全有效的,且在结核病灶局部植入钛合金材料或者不锈钢材料均疗效无显著影响[4]。与传统的单纯病灶清除植骨相比有极大的优越性,矫正畸形,早期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对于结核病灶的清除不但要清除结核性脓液、肉芽组织、死骨、坏死的椎间盘组织,后纵韧带与硬脊膜之间潜在病灶也要一并清除。近来更多专家主张对感染及无血运的硬化骨必须彻底切除直至正常骨组织[5]。病灶清除不彻底是导致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因素[6]。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