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的实施计划,对部分内容和学时等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总的界定原则是:以素质教育为前提,以知识传授及能力训练为基点。
3 外科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组织与管理
本学科共有8个专业科室,由教研室总体协调,各专业学科主任主管,同时确定了分管实施组织由教学组长、带教导师和协理医师协同具体负责。强化整体合力,统一筹划,分工落实,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建立质量考评与运作体系等,以保证教改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实施临床医学院模式是我校为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这对于强化理论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促进学员的能力训练,发挥教与学的双重动能,全面提高并发展学员的整体素质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的做法是:在学习和领会教改指导思想和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校下达的实施计划和要求,要求做到:授课任务、计划、人员“三落实”;课程表、进度表、周课表“三一致”;授课内容、时间、地点“三知道”;授课前2个月、2周、2日“三通知”;教研室、科室、临床教学中心组“三轨督管”,以保证教学计划的有序实施。笔者体会教研室总体协调是实施的关键;科室及全体教员的重视是落实的根本;领导重视、保障有力则是教改的前提。
为保证临床医学院运作的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由教研室+专业学科+教学组+导师制管理的“四位一体”的临床教学网络,确立了由外科教研室全程负责教学的安排、指导与协调,实施各专科主任及教学组负责制,成立以各专科主管教学的科主任、教学组长具体负责临床教学的安排、落实、督管与质控;加强教学指导与管理,建立临床教学与医疗有机结合体系,教学内容与各学科专业对口;专业组教学人员相对恒定;临床查房及病例讨论与教学同步并形成制度化;组织、人员落实,各司其职,带教导师为高级职称或讲师人员;同时,充分发挥各专业学科住院总医师的协调、实施及管理作用。建立“一体化”资源与后勤保障共享体系;强化教学竞争、激励机制;加强教学指导、督查和出科考核、毕业综合评估等,为此,拟定了临床医学院体制学科教学阶段学员考核形式、组织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