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 原发性腹膜炎
我科自1998~2006年,共收治原发性腹膜炎80例,其中成年妇女76例(95%),儿童4例,误诊48例(63.2%),误诊手术46例(60.5%),因其发病率高、误诊误治率较高,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15岁,年龄分布:<20岁6例,21~40岁56例,41~60岁10例,>61岁4例。已婚64例,未婚12例中5例有性生活史。28例明确诊断,误诊的48例中,误诊为急性附件炎2例,误诊为其它疾病而开腹手术者46例,其中误诊为穿孔性阑尾炎40例(52.6%),溃疡病穿孔2例,急性胰腺炎2例,肠梗阻1例,化腔性胆囊炎1例。
1.2 临床表现 (1)症状:全部病例均有下腹部及/或全腹疼痛,发热畏寒,体温在38℃~40℃,多数发热在腹痛前数小时至2d;24例有轻度腹泻但无脓血便;18例有膀胱及/或尿道刺激症;48例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2)体征:全部病例均有下腹及/或全腹膜炎,均无明确移动性浊音,46例肠鸣音减弱,22例肠鸣音活跃。腹部X线60例,有肠胀气38例,有气液平面8例,膈下游离气体2例。白细胞数12~20×109/L,中性>0.8。腹腔穿刺51例,27例抽出少许浅黄色或米汤样稀薄脓液,无特殊气味,脓细胞满视野。术前及术中取脓液做G染色涂片及普通细菌培养54例,其中查出链球菌18例,G-双球菌6例,大肠杆菌5例,肺炎球菌5例,葡萄球菌4例,培养为阴性16例。
1.3 原发病及诱因 有原发性诱因的67例(88.2%),其中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及扁桃腺炎18例,月经期有性生活史13例,人流或人流后1周内有性生活史9例,泌尿系感染14例,急性菌痢1例,肠炎3例,丹毒2例,本人或配偶有淋病7例,无明确发病诱因者仅9例。
2 结果
误诊46例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8例,共开腹手术54例(71%)。开腹后49例腹腔内为浅黄色或米汤样脓液。约30~500mL,无特殊气味,5例脓液为浅咖啡色,有臭味。肠管充血水肿,部分肠管表面有少许脓苔。29例上行性感染者除上述情况外,见单或双侧输卵管充血水肿或有少许脓液。全部病例均有阑尾轻度充血,探查所见不能解释腹膜炎,均常规切除阑尾。彻底冲洗腹腔,关腹时腹腔灌注0.2%甲硝唑250mL,一般不放引流条,术后继续抗感染。对28例诊断明确,早期腹腔渗出液不多、病情不重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其中8例24h不能减轻而中转手术。手术后及保守治疗者均使用“庆大霉素及氨苄青霉素”十甲硝唑,均取得良好效果,无死亡及并发症。
3 讨论
原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内并无明显的原发感染灶,病原体经血行、淋巴、肠壁及女性生殖系统进入腹腔而引起的腹膜炎。据文献报道,该病70%发生于4岁以下儿童[1]。近十年来,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腹膜炎80例,其中儿童4例,仅占5%,应引起注意。
3.1 病因 原发性腹膜炎在成年妇女中并不少见。感染途径可分为:(1)血行及淋巴感染(42.1%),如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2)上行性感染(38.2%),如经期房事、人流、淋病等。(3)透壁感染(7.9%),如肠炎、痢疾等。(4)无明确发病诱因(11.8%)。腹腔脓液涂片找见G-双球菌的6例淋菌性腹膜炎,均是1998年以后发现,且均为21~40岁的中青年妇女,此点与性病发病率在我国升高相一致。
3.2 诊断 由于原发性腹膜炎患者腹内没有肯定的原发病灶,故而早期诊断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