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 2%利多卡因4mL、生理盐水4mL配成混合液溶解平阳霉素8mg,使药物浓度为1mg/1mL。取上配液体行瘤体内注射,进针点距肿瘤边缘2mm,穿刺后回抽见有血时缓慢推注,使病损区呈现出轻度白色停止,如肿瘤较大可行多点注射,每次注药量以不超过8mg为度,可重复注射,间隔时间3周或视病灶反应决定。观察病灶变化,至肿瘤萎缩消退高出皮面<1.5mm时停止,改可调脉宽倍频Nd:YAG激光治疗。
2.2 可调脉宽倍频Nd:YAG激光治疗 开动冷却系统,待接触头温度降至4℃时,病损区清洁消毒,涂上一薄层凝胶,治疗头轻贴病损区皮肤照射。参数选择:波长532nm、脉宽20~50ms、光斑直径3~6mm、脉冲流量14~26J/cm2、频率0~2。用较低流量试做,逐渐增加,至治疗区皮肤红色消退,轻微变灰为度,边治疗边观察,防止损伤表皮组织。治疗完毕后予红霉素眼膏外涂,冰敷10min,减轻患者疼痛和治疗区局部水肿反应。观察6~8周,如仍有病损可重复治疗。
2 结果
所有63例患者的77处病灶1~4次平阳霉素注射及1~6次的可调脉宽倍频Nd:YAG激光治疗后红色全部消退,绝大多数治疗部位的颜色与周边正常皮肤相同或接近,有2人3处出现组织萎缩伴轻微色素减退,但在10~24周后色素自行恢复正常;有3人5处病灶治疗后出现轻微组织萎缩伴褐色色素沉着,经8~20周的其他治疗后恢复正常或减轻。随诊2个月~3年,未见复发病例。
3 讨论
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发病率为1.1%~2.2%[1],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最新分类法则将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归为血管畸形范畴[2]。血管瘤虽然是一种良性肿瘤,部分可以自愈[3],但头面部的血管瘤要把握时机尽早治疗,以免瘤体增长太大,可能导致面部畸形或影响器官功能,给患者及其家长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国内外学者报道了众多的治疗方法[4,5],取得一定的效果,如:冷冻、同位素治疗等,但存在治疗不彻底、导致治疗区花斑色素沉着或缺失,甚至严重瘢痕,手术治疗遗留疤痕明显且复发率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学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对治疗手段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平阳霉素是一种国产的新型抗肿瘤抗生素,由平阳链霉素菌产生,主要有效成分为博来霉素A5。它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通过抑制DNA的合成,阻碍细胞代谢,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较少,但3个月以下的婴儿不主张使用。常见的有发热、皮疹等,重者可能导致肺纤维化。平阳霉素注射入瘤体内,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萎缩破碎,促进血管瘤的消退。平阳霉素局部注药后作用较缓慢,约需3周时间药效才完全消失[6,7],所以每次注药要观察3周以上才可行第二次注射。局部注射时要注意操作方法,避免位置过浅,否则易导致局部皮肤坏死溃疡,注射范围要小于病灶,以免造成局部组织萎缩,影响美观。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