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秀君 郭建军 王志宁 王芳
【关键词】 肺心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CODP)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5%~65%[1]。而重症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远高于CODP,这是肺心病容易反复感染和心衰加重,住院次数增加,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多由慢性阻塞性肺病(CODP)发展而来,其营养状况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呼吸肌力量密切相关。为减少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死亡率,改善其预后,几年来临床上愈来愈注重营养支持治疗。我科从2002~2006年应用复方氨基酸、支链氨基酸等营养辅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院内科收治的重症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无代谢及内分泌疾病并符合营养不良[2]的住院患者100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诊断:全部病例均符合1997年我国修订的“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诊断标准”[3] 并排除其它心脏病如冠心病、风心病、原发性心脏病等。所选病例随机分为氨基酸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50例,年龄67~79岁,平均72岁,其中男性39例,女性11例;对照组50例,年龄67~76岁,平均70岁,其中男性40例,女性10例。两组病例的年龄、病情、病程及营养状态等资料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控制心力衰竭、控制心律失常、加强护理、持续低流量吸氧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支链氨基酸、复发氨基酸各250mL静滴,1次/d,疗程10~14d。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 (1)显效:病情明显好转,无明显呼吸困难,无意识障碍,精神好,血气分析基本正常。(2)有效:呼吸困难明显缓解,无烦躁、头疼及昼夜颠倒现象,生命体征平稳,PaO2>60mmHg,PaCO2<50mmHg;(3)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PaO2<60mmHg,PaCO2>50mmHg或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效7例,其中死亡4例,有效率86%,死亡率9.3%;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8例,无效19例,其中死亡10例,有效率62%,死亡率32.3%。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 讨论
肺心病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机理是:第一,肺心病病人机体能量消耗增加,用于呼吸的能耗较正常人高10倍[4];第二,由于长期反复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心功能不全,胃肠道淤血,广谱抗生素、茶碱类及支气管扩张剂的长期反复使用,造成胃粘膜屏障损伤和肠道菌群失调、移位,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营养物质摄入减少;第三,长期反复感染,细菌毒素、炎性介质、缺氧、焦虑等因素引起内分泌紊乱,机体处于严重的应激和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和尿素氮排出显著增加[5]。我国有约60%的CODP病人存在营养不良[6],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而肺心病多由CODP发展而来,当病情进一步加重发展成呼吸衰竭,则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且多为混合性营养不良。营养治疗能明显改善CODP病人的肌力,特别是呼吸肌力为著[7]。从本组资料来看,肺心病病人常有右心功能不全存在,浮肿较为明显,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在短期内对内脏蛋白有一定的补充作用,有利于肺心病病人的浮肿消退,高脂、高蛋白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