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作用。【方法】将300例剖宫产病例随机分为3组各100例,益母草组、缩宫素组均单纯采用益母草注射液和缩宫素治疗,益母草+缩宫素组则采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主要观察3组产后出血量、子宫复旧情况及开奶时间。【结果】产后出血方面,术中益母草+缩宫素组出血量明显少于益母草组和缩宫素组(P<0.01或P<0.05);术后各时间段益母草+缩宫素组、益母草组的出血量均明显低于缩宫素组(P<0.05)。在术后子宫复旧方面,益母草组的疗效优于缩宫素组,尤其在第3、5、7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开奶时间方面,益母草组开奶时间有提早的趋势,术后第3、5天乳足率明显高于缩宫素组(P<0.05或P<0.01)。【结论】益母草注射液有明显促宫缩、促子宫复旧和催乳作用,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应用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中药疗法 益母草注射液/治疗应用 子宫收缩/药物作用
产后出血仍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现代药理研究证明[1],益母草具有溶栓、抗凝、降脂,降血黏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抗氧自由基,减少细胞内钙超载等作用。近年来,益母草注射液用于临床预防产后出血的研究倍受重视,我院自2007年7月~12月对益母草注射液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入选标准 (1)年龄20~34岁的住院孕妇;(2)孕龄大于或等于37周小于42周,行剖宫产分娩者;(3)同意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病例排除标准 (1)妊娠合并肝炎,肝功能异常者;(2)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者;(3)术前48h内接受抑制宫缩药物治疗者;(4)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或胎盘粘连需行人工剥离者;(4)不同意参加本临床研究者。符合其中1项即排除。
1.3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7月~12月本院符合条件病例共300例,随机分为3组:益母草组,益母草+缩宫素组,缩宫素组,每组100例。3组间产妇年龄、孕周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4 药品 益母草注射液:lmL(20mg),成都市时代药物制剂研究所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1021448)。缩宫素注射液:10 U,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5281)。
1.5 治疗方法
1.5.1 益母草组 术中胎儿娩出后,即予子宫体注射2mL益母草注射液,术后2h臀部肌内注射益母草注射液1mL,以后每12h肌内注射1次,共注射8次。
1.5.2 益母草+缩宫素组 术中加用缩宫素10U宫体注射,益母草用法同益母草组。
1.5.3 缩宫素组 胎儿娩出后,即予子宫体注射缩宫素10U,术后2h臀部肌内注射缩宫素10U,以后每12h肌内注射1次,共注射8次。
1.6 观察指标
1.6.1 产后出血量测定 出血量测量方法采用称重法,术中破膜后,吸净羊水,胎儿娩出后,改用干纱布蘸吸手术野中出血,直至子宫全层缝合完毕,将此阶段所有蘸血的纱布称重,术毕按压子宫后会阴垫称重,将称重的纱布和会阴垫相加,得出手术中出血量(血液密度: 1.05g/mL)。手术后产妇臀下继续铺会阴垫,及时更换并称重,记录术后每日出血量。
1.6.2&n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