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瑞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Ⅰ号;中医药疗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临床较为复杂的病症。笔者就1988~1991年在我院门诊采用经验方“痛经Ⅰ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的临床效果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年龄28~48岁,平均35.2岁。已婚28例;伴不孕12例;有月经期剧烈下腹痛和(或)平时下腹痛28例;有性交痛25例。30例均接受2名以上有经验的妇科医师的双合诊检查,并经B超检查,其中3例经病理学诊断。本组中22例为原决定施行手术治疗者;5例为经治疗后复发者。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年。按《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试行草案)》之标准〔1〕,30例均为临床Ⅲ期。中医按瘕辨证,30例均属湿瘀互结型。
2 治疗方法
治以温阳除湿、破瘀消NFDD3,方用“痛经Ⅰ号”。药物组成:
牛 膝 15g 苍 术 10g 黄 柏 10g
生艾叶 10g 小茴香 10g 车前子 20g
赤小豆 20g 山 药 10g 香 附 30g
红 花 30g 益母草 30g 生大黄 6g
草河车 30g 白花蛇舌草 30g
水煎服,每日1剂,3个月为1疗程,每疗程结束观察疗效。2个疗程结束后嘱患者仍继续服药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
3 治疗结果
治疗第1疗程病情改善情况见表1.
表1 第1疗程结束时病情改善情况表 (例)
临床表现
n
消失
减轻
不变
经期下腹痛
28
20
4
4
经期腰痛
25
18
7
0
经期排便难
23
18
5
0
性交痛
25
18
7
0
双合诊时[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