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锦芳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消癖汤;中医药疗法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的常见病,属中医“乳癖”范畴。笔者自1996年以来,用自拟消癖汤治疗本病56例,并与天冬素片治疗37例作对照,现将治疗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56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3岁,平均36±7.16岁;平均病程3.2年;其中已婚49例,未婚7例,已婚未生育6例;单侧乳房肿块21例,双侧乳房肿块35例;肿块呈条索状15例,扁平状41例;乳房胀痛32例;与月经有关18例,伴月经失调13例。
对照组37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6岁,平均34±8.37岁;平均病程3.1年;其中已婚33例,未婚4例,已婚未生育4例;单侧乳房肿块13例,双侧乳房肿块24例;肿块呈条索状11例,扁平状26例;乳房胀痛23例;与月经有关13例,伴月经失调8例。
两组一般情况及临床表现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治以疏肝理气散结,方用自拟消癖汤。药物组成:
柴 胡 10g 白 芍 15g 当 归 12g
郁 金 10g 香 附 10g 丹 参 20g
甘 草 6g 枳 实 9g 荔枝核 15g
川 芎 10g 延胡索 12g
兼气血亏虚加黄芪30g,熟地黄30g,党参20g;乳房胀痛明显加川楝子15g,佛手10g;乳块较硬加橘核15g,三棱10g,炙穿山甲15g(先煎);胸闷胀痛,口苦心烦加龙胆草15g,栀子15g(打);月经失调加益母草20g,赤芍12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每次经前7天开始服药。经期停服,经后继续服。
2.2 对照组:天冬素片(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朝晖制药厂,批号960903),每次1片,每日3次。
以上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服药期间嘱患者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及过度劳累,忌食辛辣之品。
3 疗效观察
按文献〔1〕乳癖疗效标准判定。治疗组56例,治愈31例,好转22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4.65%;对照组37例,治愈9例,好转18例,未愈10例,总有效率72.9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χ2=8.70,P<0.01)。
治疗期间天冬素片组11例出现不同程度头晕、胸闷等不适,而消癖汤组无副反应。
4 体 会
4.1 乳腺增生病发病率居全部乳腺疼痛之首〔2〕。本病是一组十分常见的非炎症性、非肿瘤性的以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增生为主的病变,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是由于黄体功能相对不足而雌激素水平相对过高所致〔3〕。天冬素片为氨基酸类药物,是治疗女性乳腺小叶增生病的常用药,服用后部份患者有胃部不适、恶心、头晕等副反应。张安蒙〔4〕报道天冬素片治疗乳腺增生病34例,总有效率为76.47%,有8例出现副反应。本对照组37例服用天冬素片,有11例出现副反应。
4.2 乳腺增生病相当于中医乳癖范畴,主要因肝郁气滞,冲任失调,痰瘀凝结所致,与肝、胃、冲、任等四经有密切联系〔5〕。治疗宜疏肝解郁,使肝疏泄有常,气机通畅;活血行气散结,使气血运行,肿块消退。自拟消癖汤中柴胡入肝胆经,具和解少阳,疏肝解郁,是治肝气郁结的要药;郁金活血祛瘀,行气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