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 |
|
作者:李雅华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乳癖汤;中医药疗法
1994~1997年笔者用自拟乳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内服法 乳癖汤药用: 猫爪草10g 淫羊藿10g 菟丝子10g 延胡索10g 郁 金10g 莪 术10g 浙贝母15g 甘 草 5g 炮穿山甲10g 水煎服,每日1剂。月经期停用,22剂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1.2 外敷法 将上述汤剂药渣趁热拌少量食醋用纱布包裹外敷肿块,每日1次,每次30min,22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2 对照组 口服乳结平胶囊(中外合资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50604,每粒含芦荀粉0.25g,波萝蛋白酶1.5万U),每次4粒,每日3次,连服2个月为1个疗程,1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根据文献[1]评定:乳痛和肿块消失,停药后6个月不复发为治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乳痛消失为显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不足1/2,乳痛减轻,或肿块缩小1/2以上,乳痛不减轻为有效;肿块不缩小,或反而增大变硬者及单纯乳痛缓解,而肿块不缩小为无效。判断疼痛症状的增减和肿块大小的变化,均以月经后7~12天相应时间对比为准,以排除因月经周期变化对疼痛及肿块大小的影响。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50例,治愈38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30例,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中药内服与外敷结合治疗该病疗效较好。 3.3 治疗组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见表1. 一般资料 80例均为门诊病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其中年龄20~30岁10例,31~40岁32例,41~50岁8例,平均年龄34.6±6.05岁;病程1年以内10例,1~3年33例,3年以上7例,平均1.94±0.59年;肿块直径(B超测定)1~2cm 12例,2.1~4cm 36例,4.1~6cm 2例;双侧乳房可触及肿块者46例,单侧乳房可触及肿块者4例;肿块见于双乳外上象限33例,外下象限3例,内上象限2例,内下象限2例,散在者10例;钼靶X线检查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年龄20~30岁6例,31~40岁20例,41~50岁4例,平均34.3±5.83岁;病程1年以内6例,1~3年20例,3年以上4例,平均1.93±0.59年;肿块直径1~2cm 8例,2.1~4cm 21例,4.1~6cm 1例;双侧乳房可触及肿块者27例,单侧乳房可触及肿块者3例;肿块见于双乳外上象限19例,外下象限2例,内上象限2例,内下象限1例,散在者6例;钼靶X线检查18例。两组病例年龄、病程、症状相似,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外科学会1987年关于“乳腺增生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修定稿)〔1〕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肛管后方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610例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中药内服配合外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1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