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痔注射液治疗直肠内脱垂48例 |
|
作者:徐方明 李瑞吉
关键词 直肠内脱垂;消痔注射液;固脱注射疗法
直肠内脱垂,堵塞于直肠的中上部,导致排便障碍,是功能性出口处便秘疾病〔1〕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为肛内坠胀,便意多,粪块质软而排便费力费时,有排不净感和梗阻感,越用力努挣排便梗阻感越严重,偶有粘液血便,骶部或会阴部胀痛。按脾约、便秘辨证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1996年1月~1998年12月,我们采用我科自行研制的消痔注射液(药物组成如下:白矾4g,枸橼酸钠1.5g,普鲁卡因0.5g,苯甲醇2ml,甘油25ml,蒸馏水加至100ml),实施固脱注射疗法,治疗观察48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门诊37例,住院11例;男9例,女39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8岁,其中39岁以下7例,40~59岁28例,60岁以上13例;病程最短2年,最长30年。经排粪造影检查并结合直肠指诊、直肠镜检、肛管压力测定、纤维结肠镜检等辅助检查进行确诊。直肠内套叠29例,其中合并肠传输迟缓型便秘2例,慢性结肠炎1例,Ⅲ期内痔2例。直肠前壁内脱垂19例,其中合并晚期混合痔3例,便秘1例,慢性结肠炎2例,直肠前突1例,会阴下降综合征6例,这类病例出口处梗阻感最为明显。 并发痔者先治疗痔,便秘、腹泻者,先服药调治,排便基本正常后,给予固脱注射治疗。 2 治疗方法 住院治疗者按常规作术前肠道准备,口服黄连素片2~3天,清洁灌肠。门诊治疗者,嘱排空大小便,采用肛管直肠内保留消毒法(李瑞吉:保留消毒法实施痔瘘手术1 688例的消毒效果分析)进行术前准备。患者左侧卧位,肛管直肠内用1‰洗必泰溶液消毒,圆筒式直肠镜插入8~9cm,暴露松弛脱垂的直肠粘膜下端,在直视下实施固脱注射。 4部位纵行注射法:适用于直肠内套叠者。用8cm长的7号局麻针头,以前、后、左、右4个部位为穿刺进针点,针尖从脱垂粘膜的下端沿直肠纵轴往上,直达脱垂粘膜的上端,边注药边退针,将消痔注射液纵行注射于松弛脱垂的直肠粘膜下层内,使药物均匀分布,充分着药。剂量随松弛脱垂的长度而灵活掌握,以粘膜肿胀饱满略变灰白色为宜,一般每处注入2.0~4.0ml.注毕,退出直肠镜,插入闭孔器,再缓慢插入直肠内,将已注药的脱垂粘膜往上推,使其回复原位。 单行纵形注射法:适用于直肠前壁内脱垂者。直肠镜插入7~8cm,从脱垂组织的上部开始点状注射,将药物注入粘膜下层内。逐步往下退出直肠镜,暴露好直肠前壁,进行纵行点状注射,至肛管直肠环平面为止。每点间隔约1.5cm,注入药物1.5~2.0ml,1次总量8.0~10ml.注毕,直肠壶腹内放置一个含1‰冼必泰溶液的棉球,以加强消毒灭菌,预防针眼感染。 术后,嘱6h内不登厕努挣,照常进食。口服黄连素片3~5天。调理好大便,每日排解1次,防止便秘或腹泻。7天后直肠镜检查,判断治疗效果,若还有部份松弛脱垂粘膜没有萎缩、粘连固定的,可以补充注射药物。 3 术后反应 本组病例注射1次的40例,注射2次的6例,3次的2例。每次用药剂量最少6ml,最多18ml,以8~10ml占多数,共36例。最常见的术后反应为肛内坠胀,共46例,占95.8%,坠胀感于3天内消失的6例,占13.0%,7天内消失的34例,占73.9%,30天内仍有肛内坠胀、虚坐努挣的6例,占13.0%.据住院病例观察,术后有低热(T37.5℃)反应的1例,24h后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病例无发热、疼痛、尿频、便血等反应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牛皮纸加垫尺偏位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18例 下一个医学论文: 肛管后方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610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