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广英1 临床资料 56例均为我院1995年以来的门诊病人,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0年,平均1.1年。均为寻常型银屑病。诊断标准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中医分型按《实用皮肤科学》[2]:血热型34例,血燥型8例,血瘀型14例。2 治疗方法 血热型34例。此型可见于银屑病进行期。患者初起常有新皮疹不断出现,多呈点滴状,鳞屑较多,表层易剥离,刮去鳞屑可见筛状出血点,基底呈鲜红色,边界清楚,瘙痒明显。常伴口干舌燥,心烦易怒,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或腻,脉弦数或滑。证属内有蕴热郁于血分。治宜清热凉血解毒,佐以活血化瘀,方用自拟白疕Ⅰ号方。药用:水牛角60g(先煎),生地黄、玄参、生石膏、白花蛇舌草各15g,露蜂房、乌梢蛇各15g,半枝莲、大黄、赤芍、当归各10g,甘草6g.痒甚者加白鲜皮、防风;夹湿者加土茯苓、茵陈、泽泻;因咽炎、扁桃体炎诱发者加大青叶、板蓝根、马勃、黄芩等。 血燥型8例。本类型可见于银屑病稳定期或退行期。本型病程较长,皮损多呈钱币状,基底暗红色,表面干燥,叠起白屑,瘙痒剧烈,甚则搔之出血,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苔黄而干,脉弦细数,证属阴血耗伤,肌肤失养。治宜滋阴凉血润燥,佐以活血化瘀,方用自拟白疕Ⅱ号方。药用:生地黄、麦冬、玄参各30g,水牛角30g(先煎),生槐花30g,赤芍、当归、丹参各15g,乌梢蛇、露蜂房各15g,蜈蚣2g,甘草6g.阴虚热象明显者加知母、秦艽。 血瘀型14例。此型可见于银屑病静止期。此型病程较长,皮损呈斑块或蛎壳状,基底暗红,鳞屑较厚,瘙痒不甚,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细涩。证属经脉阻滞,气血凝结。治宜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方用自拟白疕Ⅲ号方。药用:桃仁、红花、当归各20g,赤芍、川芎、丹参各15g,三棱、莪术各10g,路路通、乌梢蛇各15g,蜈蚣2g,甘草6g.血热者加水牛角、玄参、生槐花。阴津亏损者加麦冬、生地黄、天花粉。 以上方剂,均为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20天为1个疗程。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1] 痊愈:皮疹全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仅残留色素沉着斑或色素斑减退;显效:皮损消退80%以上,自觉症状消失;好转:皮损消退30%~70%,自觉症状减轻;无效:用药后皮损及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者。 3.2 治疗结果 用药2个疗程判断疗效。56例中痊愈27例,显效16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1%.一般用药20天起效,用药2疗程判断疗效。各证型的治疗效果见附表。
分型
n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血热型
34
20
9
3
2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综合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52例 下一个医学论文: 疣必治加消疣汤治疗尖锐湿疣90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