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间监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
护关注的问题 理想的医疗服务应该分级且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然而现实是患者一旦收入医院,这种有伸缩性的分级监护往往难以实施。即使ICU的建立,国内目前尚不普遍。一方面,具有较高救治水平的医护人员较为欠缺,难以满足ICU的需要;另一方面,患者病情重危程度随时会发生变化,收入ICU患者的标准难以明确,就更难顾及HDU的实施。 3.3 中间监护的有效性 目前世界上各国真正建立HDU的不多,以英国为主。Krieqer[2]调查收入无创监测病房的94例患者,包括撤除呼吸机,观察可能发生的病情意外,如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胸廓畸形,药物过量,脊柱损伤及睡眠中呼吸暂停等患者,其共同特点是需要关切保护而非加强监测医药治疗,认为可收入HDU监护治疗。Kollef[3]建议胃肠道出血而危险性不大的患者也可不必收入ICU治疗。所谓危险性不大是指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平均动脉压>8 kPa),无需给予血管收缩药,未见有器官功能障碍,也没有活动性胃肠出血的患者。监护治疗这类患者,HDU能完全胜任。美国Zimmerman[4]从总数17 440的患者中调查了收入ICU监测的8 040例,根据诊断,APACHE评分,其中6 180例为非重危患者。所有患者护理操作占89%,余下11%为监测,其中常用的监测为ECG(99.8%),创伤性动脉测压(50.6%),SPO2(33.9%),液体平衡测定(99.7%),说明大多数患者需要的是中间监护。Gramil等[5]报道2 153名进行大手术的患者,发现有严重并发症者占5%。术后第1个24 h,最不稳定的病情继发于:选择性主动脉瘤修补,多发性创伤急诊剖腹术,经尿道切除前列腺,股骨骨折等手术之后,如有HDU或可减少或不发生上述不幸。Cook州立医院有床位300张,护患之比为1∶8。有20张作为ICU/CCU,其中护患之比为1∶2。中间监护开展以后护患之比例为1∶4,患者死亡率降低13%,转入ICU/CCU患者降低7%,而普通病房中,心搏骤停数降低39%。 3.4 HDU床位设置 目前尚无精确方法估计中间监护床位数以适合临床需要。Leeson等[6]在2周内检查了Nottingham城市医院普通病房床位1 286张,其中得益于HDU患者57例,计算该期间HDU床位使用率,设8张床位,使用率为50%,7张床位为63%,而9张床位只占37%,正常标准最高床位使用率应为93%以上,过低说明空闲的床位较多。该统计似以7张床位较好,可供参考。 3.5 收住HDU患者的标准 如前所述,收入HDU患者的标准不易确立,为求得较好的有据可依,国外采用评分系统以测定疾病的严重程度或对护理的依赖程度,作为患者是否需要中间监护的客观指标,国外常用的有两个评分系统,即Cullen改良的TISS及Morgan改良的APACHE评分系统。TISS及治疗评分系统(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Scoring System)由美国重症医学会推荐,TISS评分越多,病情越严重,是较客观的方法。APACHE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系应用基本生理原则,对急性疾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死亡危险性)进行评估的方法。需测定34种生理指标,太复杂,近以5种(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及 Glasgow计分)为主,以便评估中间监护患者的收入与转出,见表1。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指导的临床观察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非语言交流在心脏术后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