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珍
摘要:收集172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例。分析表明其主要发病时间在产后2h。发病原因为精神因素导致的交感神经舒缩功能变化、产前合并症的存在及产程延长,少见的因素有子宫因素及药物因素,治疗以补充血容量、加强宫缩为主。同时对可能出现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预防,包括纠正产前合并症及正确处理产程。
关键词:宫缩乏力;产后出血;防治
中图分类号:R71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716(2000)01-0022-02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主要原因之一为各种因素引起的子宫收缩乏力。其来势凶猛,病情发展快,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有效治疗,可明显降低产妇死亡率。现将我院近5年间172例因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病例做一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3年1月~1998年12月共住院分娩9272例,产后出血279例,因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172例,其中年龄最小21岁,最大38岁,平均27岁,初产161例,经产11例,阴道分娩133例,剖宫产39例。
1.2 产后出血标准 从接产起到胎儿娩出后2h内失血量≥40mL或至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500mL为产后出血。
1.3 产后出血的估量法 均采用称重法及面积法二种方法进行估量。
1.4 出血量及出血时间(见表Ⅰ)。
表Ⅰ 出血量与出血时间
出血量 2h内 2h~8h 8h以上
400~800mL 119 15 -
800~1500mL 34 1 -
1500mL以上 1 - 2
1.5 产程进展情况与出血发生率(见表Ⅱ)
表Ⅱ 产程进展情况与出血发生率
总 产 程 产后出血量及发生率
400mL % 400~800mL % >800mL %
15h以内 40 23 27 15.6 6 3.4
15h~20h 31 18 15 8.7 8 4.6
20h~26h 10 5.8 11 6.3 24 13.9
1.6 产前合并症
17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有产前合并症101人,其中贫血29人,妊娠高血压44人,双胎4人,巨大儿6人,过期妊娠18人,有二种以上合并症者15人。
2 结 果
172例中伴有失血性休克81例,DIC5例,经临床抢救成活171例,死亡1例,子宫切除3例。
3 讨 论
3.1 发病率 本文资料分娩人数9272例,产后出血279例,占3.1%。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172例,占总产后出血患者的60%。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与国内外报道一致。
3.2 发病时间 本文产后2h内出血患者占总数的79%。提示产后2h为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重点时间。而剖宫产患者由于其麻醉关系,产后出血的好发时间可延长至术后6h。
3.3 原因
3.3.1 精神因素 一些产妇对胎儿性别的强烈期盼,失望之余,使交感神经极度兴奋,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血中肾上腺素浓度骤增,导致子宫肌纤维不收缩,且对宫缩药物不敏感。
3.3.2 产前合并症未纠正或纠正不彻底,172例患者有合并症者101例,占57%。甚至两种以上合并症同时存在。重度贫血、妊高症、宫腔感染使子宫肌纤维水肿、充血、缺氧、断裂、收缩力下降,对宫缩药物敏感性下降,是此类患者容易发生产后出血的病理基础。
3.3.3 子宫因素 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畸形子宫或子宫肌瘤,肌纤维量相对少,发育差,收缩力下降。另一种情况为巨大儿、羊水过多、多胎妊娠等。因子宫内容物的超常增加,使子宫张力增大,过度的子宫肌纤维拉长,引起肌纤维不收缩,出血量增加。
3.3.4 产程因素 产程延长可使子宫肌纤维尤其是下段纤维拉长、受压,缩复作用受到抑制[1]。加之产程中多数产妇进食少,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更使肌细胞缺血、缺氧、水肿,后者又使产程延长,二者互为因果,文中即显示产程延长与出血量及出血率的增加成正比。
3.3.5 药物因素 产前镇静药物如硫酸镁、安定的应用,术中用吗啡、杜冷丁镇痛,尤其术后在硬膜外腔留置吗啡类药物镇痛,均使患者子宫平滑肌放松,对宫缩药物的敏感性下降。
4 预防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