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糖尿病大鼠血清NO及LPO水平与FBG、INF的关系 FBG与血清NO及LPO呈正相关关系(r1=0.6368,P<0.05;r2=0.5421,P<0.05);INF与NO呈正相关关系(r=0.7264,P<0.01);与LPO无相关关系。
表Ⅰ 2型糖尿病大鼠FBG、TC、TG、INF的变化(±S)
组 别 例 数 FBG
(mmol/L) TC
(mmol/L) TG
(mmol/L) INF
(mmol/L)
对 照 组 7 4.76±0.59 1.45±0.18 0.43±0.20 29.93±8.99
2型糖尿病组 26 12.44±4.781) 3.31±1.381) 1.04±0.421) 59.04±30.491)
1)两组比较P<0.01
表Ⅱ 2型糖尿病NO及LPO的变化(±S)
组 别 例 数 NO(μmol/L) LPO(μmol/L)
对 照 组 7 33.55±7.72 12.01±3.07
2型糖尿病组 26 54.98±14.102) 15.32±1.311)
两组比较 1) P<0.05,2) P<0.01。
3 讨 论
有关NO及LPO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文献报道甚少。2型糠尿病多有不同程度的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对血管内皮细胞有直接损害作用,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对NO敏感性降低,或对儿茶酚胺敏感性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合成释放NO,导致内源性NO的超量合成,这些变化可能是2型糖尿病血清NO升高的原因[3]。有报道认为[4]高浓度NO对细胞有毒性损伤作用,可与氧自由基生成超氧亚硝酸根离子(ONOO-),其分解产生的羟自由基可引起细胞毒性损伤;另外,NO还可以破坏细胞DNA的结构、抑制细胞线粒体呼吸和DAN复制有关的关键酶的活性,干扰细胞正常生理活动。
2型糖尿病长期高血糖状态以及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下降是其血中LPO升高的主要原因。LPO水平升高提示体内氧自由损伤严重,LPO可致小动脉纤维性病变,并使ATⅢ失活、凝血亢进,导致微循环障碍,还可以抑制前列环素合成,使血栓素缩血管作用加强,致组织缺血、缺氧。
NO及LPO的上述病理生理作用,可能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简介:李 兴(1961- )男,山西灵丘人,副教授,医学硕士,研究方向: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防治。
李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赵晓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赵宝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参考文献:
[1] 刘 敬,任钰雯.一氧化氮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6,5:100~102
[2] 刘永玉,毛 良,莫启忠,等.实验性NIDDM大鼠模型.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0,6:115~116
[3] Ronald G.Prevention of diabetic vascular dysfunction by guanidines inhibition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versus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 frmation. Diabetes, 1993,42:221~232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