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经脐阑尾输出道可控膀胱术 附2例报告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through appendix is easy.Vmbilical toma has been made as a exit.This operate is more goodlooking and concealled.
  Key words:bladdler concer;urinary diversion;appendix

  对于中晚期膀胱癌患者的手术处理,尿流改道是一个重要环节。永久性尿流改道术极大提高了这些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从1998年12月~1999年3月先后行2例经脐阑尾输出道的可控膀胱尿流改道术,均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例中男女各一名,病例1,男,70岁,膀胱复发浸润癌,行经脐阑尾输出道的可控回结肠膀胱术;病例2,女,29岁,术前膀胱镜及CT提示:膀胱多发巨大肿瘤,基底宽,肿瘤8cm×22cm大小,膀胱有效容量50mL,行膀胱全切术、经脐阑尾输出道的可控去带盲肠膀胱术。
1.2 手术步骤
1.2.1 新建回结肠贮尿囊 截取盲结肠20cm及末端回肠15cm,注意保留右结肠动脉和回结肠动脉血液供应。恢复肠道连续性,将游离的回肠段沿肠系膜对侧缘纵形剖开,与已剖开的升结肠按逆蠕动方向以5~0薇乔线对拢连续U型缝合,并用1~0丝线浆膜层间断加强制成新贮尿囊,并用新洁尔灭液、碘伏液及生理盐水灌注冲洗10min。
1.2.2 新建盲肠型贮尿囊 游离盲升结肠20cm,末端回肠6cm,(阑尾短小或切除者,截取回肠15cm),恢复肠道连续性、保留距回盲部5cm结肠带,锐性剔除其余结肠段的前结肠带和系膜结肠带,显露深部的环形肌,新膀胱灌注法同上。回肠断端用肠线关闭,以备条件不足时用。关闭盲肠断端,形成新尿囊。
1.2.3 输尿管新膀胱移植术 输尿管对系膜缘剖开0.8cm,外翻制成乳头,在近阑尾基部结肠带作3cm粘膜下隧道,将输尿管残端同贮尿囊行隧道式吻合(leadbetter法),输尿管导管于贮尿囊壁戳孔,腹壁引出。
1.2.4 可控输出道的建立 修整阑尾,将阑尾基底部盲肠环切,将阑尾向盲肠内折叠缝合0.5cm~2cm以增加可控性。去除供应阑尾近侧端2cm系膜血管分支间的脂肪组织,阑尾顶端开窗置入8号~10号导尿管进入贮尿囊,无张力自脐外翻缝合制成新尿道外口,将新膀胱及输尿管阑尾输出道置于腹膜外,闭合腹腔,新膀胱与腹膜外侧腹壁固定,新膀胱不放造瘘管。尽可能将新膀胱肠系膜缘对侧腹膜,避免术后粘连。
1.2.5 术中测压 术中通过尿导管注入生理盐水20mL,观察新尿囊有无漏水,并连接膀胱测压计,术中膀胱测压,结果男性患者40cmH2O,女性患者35cmH2O。
1.3 术后处理 保持导尿管及各引流管通畅,第4天开始用庆大霉素液间断低压冲洗贮尿囊。第9、12天将左、右侧输尿管导管拔除,术后半月行膀胱造影及测压。
2 结  果
  2例各随访3个月、6个月(见表Ⅰ)。术后半月膀胱造影容量200mL~250mL,无返流,测压约(35~40)cmH2O。术后前2个月,白天每2h~3h自行插导管导尿一次,夜间开放引流。其后改为昼夜每3h~4h导尿一次。3个月分别行膀胱造影,均无返流,静脉肾盂造影发现其中1例右侧输尿管轻度扩张。3个月后膀胱容量分别增至350mL、380mL,残尿少于20mL,随访期间尿素氮、肌酐、电解质均正常,无高氯性酸中毒及维生素B12缺乏症。其中1例术后20天出现肾盂肾炎,消炎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表Ⅰ 两例患者所测数据
 

  术中测压
(cmH2O) 术后第1
月充盈压 术后第3
月充盈压 术后第6
月充盈压
男 性 40(250mL) 40(250mL) 34(350mL) 25(400mL)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阑尾炎的螺旋CT诊断
    腹部卒中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穿孔1例
    阑尾周围脓肿并升结肠穿孔一例
    阑尾巨大肉芽肿性炎1例
    阑尾巨大肉芽肿性炎1例
    关于阑尾炎术后肠梗阻的诊治体会
    探讨阑尾周围脓肿急性期的手术治疗
    应用阑尾作可控膀胱输出道的疗效观察
    阑尾炎并存阑尾癌或阑尾周围癌漏诊分析
    盲肠憩室结石嵌顿致急性憩室炎误诊为急
    急性阑尾炎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1例 
    阑尾切除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体会
    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