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峰 周晋生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长期卧床牵引为消极治疗方法。对转子间骨折作内固定和早期活动可减少死亡率和残废率,经内固定后,可减少内科方面的并发症[1]。我们从1992年始,对可耐受手术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Richards压缩螺钉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男32例,女36例。年龄52岁~83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按Evans分类,稳定型27例,不稳定型41例。合并有明确内科疾病者54例,占79.4%,其中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49例,呼吸系统疾病16例,内分泌系统疾病1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患者入院后即行骨牵引以逐渐复位。做有关心、肺、肝、肾功能检查,同时积极治疗内科疾病。本组伤后1W内手术者62例。
1.2.2 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心电情况。麻醉妥当后,患者仰卧位,在“C”型X光透视机下维持牵引矫正骨折残余移位。取经大转子外侧切口,暴露大转子及股骨上段,切口较内固定钢板长约2.5cm。确定前倾角后,用角度仪定好进针角度,经角度仪向股骨颈偏下方钻入股骨头,针尖距股骨头软骨下1.0cm~1.5cm处,将扩孔器套入导针,扩大股骨颈和股骨头部隧道孔,直达已知深度。然后用丝攻钻出螺纹,将粗螺钉用拧入器拧入。拔除导针将合适的套筒钢板套入,加压至钢板与皮质骨相贴,螺钉固定钢板。彻底冲洗伤口,放置负压引流,逐层关闭切口。
1.2.3 术后处理 常规应用抗生素,同时积极控制和治疗内科疾病,全身情况较差者应用支持疗法。48h后被动活动患肢,术后3d可坐起,3W后行屈髋、屈膝功能锻炼,术后6W扶双拐部分负重下地,8W扶单拐下地行走。
2 结 果
本组无院内死亡。术后浅表感染2例,经换药后愈合。67例在12W~24W经X片复查及临床检查均显示骨折已达临床愈合。,且恢复生活自理,优良率为98%。1例发生髋内翻钢板断裂。
3 讨 论
3.1 传统牵引疗法住院时间长,骨折处疼痛较重,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骨折愈合后发生髋内翻、膝关节僵硬较常见。而手术治疗可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Richards压缩螺钉设计合理,固定可靠,术后患者可早期活动。缺点是出血较多,手术时间略长,费用相对较高。
3.2 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内固定钢板螺钉容易发生松动,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术后粗螺钉可切割骨松质甚至穿出股骨头。骨质疏松Single分级3级以下为手术禁忌症。我们主张早期床上活动,尽可能延长离床负重行走时间。
3.3 Richards压缩螺钉不但具有静力加压作用,还具有动力加压作用。在骨折端吸收、压缩的同时,该钉仍然能起到加压及牢固的内固定作用。本方法对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都具有良好固定效果。
3.4 Richards压缩螺钉由于手术时间较长,创伤大,出血多,要注意手术适应症:伤前精神状态良好,术前有独立生活能力,术前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部分不全[2]。
3.5 强调固定小转子骨折块。力争将小转子复位固定,避免股骨近端内侧骨皮质的缺损,这样就可以避免髋内翻的发生及钢板的疲劳断裂。本组1例即为此原因导致内固定失败。教训是深刻的。
4 小 结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就应积极手术治疗,以利早期功能锻炼。Richards压缩螺钉设计合理,固定牢靠,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正确操作,就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简介:刘晓峰(1962- ),男,苏州医学院硕士学位在读,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骨关节损伤。
刘晓峰(无锡市中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周晋生(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 阳泉)
参考文献:
[1] 过邦辅,坎贝尔骨科手术大全.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849
[2] 梁伟国,钟志龙.改良Gamma钉和Ender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中华外科杂志,1996,(7)3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