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腹壁 类切口的疗效观察 |
|
; 20 10.36 X2=7.36 P<0.01 4 讨论 4.1 腹壁脓性污染切口的致病菌群 在腹腔、化脓感染性疾病手术治疗中,切口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污染程度有轻重之分,当腹腔内脏器炎性病变、穿孔、梗阻时,大量肠道内细菌易位入腹腔,引起腹腔感染。致病菌以大肠杆菌,其次为厌氧杆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还有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在这些细菌中,厌氧菌在肠道细菌中的数量最多,且能抑制需氧菌的过度繁殖[1]。即使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保护腹壁切口措施,切口仍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受到上述细菌的污染。 4.2 甲硝唑的药理作用 甲硝唑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极易扩散到全身各组织及体液中,在肝内代谢,半衰期为8小时,无蓄积性。抗厌氧菌感染:甲硝唑对G+厌氧芽胞杆菌,G-厌氧杆菌及所有厌氧球菌均有强大杀灭作用。为治疗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2〕。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切口,能起到直接杀灭切口表面细菌,同时扩散到切口周围组织、体液中杀菌作用。 4.3 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切口的作用 切口的感染与局部污染程度有关,与切口细菌的数量和活力有直接的关系。腹膜缝合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然后用甲硝唑注射液反复冲洗切口,冲洗的目的是去除污染切口的渗液、脓苔,同时剪去无生机的脂肪、肌肉、筋膜组织并彻底止血,以达到变“污染切口”为“清洁切口”。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切口,主要是甲硝唑对各种专性厌氧菌有较高的活性,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而且甲硝唑注射液局部用药又容易渗透到组织和体液中,能有效的控制和杀灭残留切口的细菌。 4.4 术中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腹壁脓性污染切口具有良好疗效 本文用甲硝唑组109例与生理盐水组83例病人对比,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种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存在可比性。甲硝唑组和生理盐水组切口甲级愈合率分别为95.41%、81.92%,应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腹壁脓性污染切口后,甲硝唑组109例病人有5例切口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59%,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18.07%,该方法安全,无副作用,经济实用,使用简便,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黎沾良 肠道细菌易位与外科临床[J] 普外临床,1993.2:27。 2、吴景时,主编,药理学(第三版),全国医学专科学校教材,62-63。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46例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穿刺冲洗配合中药治疗急性化脓性乳腺炎67例临床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