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 1997年临床分离菌分布和耐药性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
|
药率正在迅速上升,已达86%。二株出现对“全部的”药物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达80%~100%,尤其氨苄西林耐药率达100%。二株出现对“全部的”药物耐药。本组资料中30.88%的患者为混合感染,混合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其次为肺炎克雷白菌、洛菲不动杆菌等。 嗜麦芽黄单胞菌仅对SMZ—TMP敏感,其耐药率甚高,抗菌治疗应尽量根据体外药物敏感试验选择用药。 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虽然头孢他啶对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正在上升,但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联合应用,临床疗效仍较显著。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杆菌仍有良好抗菌作用。
讨论 本组资料MRSA和MRSE发生率高达90%,其耐药谱越来越广,对常用抗生素几乎全部耐药。这可能是由于近年来具有强大抗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菌药物,如头孢菌素、氨基糖甙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广泛应用所造成的选择性压力,使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得以大量生长繁殖,耐药性也不断增加〔3〕。临床分离的MRSA包括寄殖和感染株,国外多数报道MRSA寄殖多于感染〔4〕。MRSA寄殖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多,且感染期长,不易消除。 抗菌药物应用对肠道菌群会产生明显影响,由于抗菌药物可将肠道正常菌群的敏感株杀灭,因此耐药菌株乘机形成优势菌群,并很可能由此产生耐药感染。如果肠道中原先无耐药菌株,由于正常菌群的敏感株的杀灭,肠道对耐药菌株抗定殖能力减弱,从外界摄入的耐药菌株则易于定殖于肠道,即易于从无耐药菌株状态转变为携带耐药菌株状态,并可大量繁殖。因而,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实际上也是对耐药菌株的选择过程〔5〕。过去20年,特别在大的教学医院中,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菌株正在持续上升。目前,许多菌株仅对较新的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6〕。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比革兰阳性球菌严重,可能由于革兰阴性杆菌介导广谱、超广谱酶的质粒易于传播,使敏感菌变为耐药菌,造成院内交叉感染与耐药菌扩散的结果〔7〕。 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β-内酰胺抗生素、四环素、氯霉素和磺胺具有内在固有的耐药性,对其他抗生素具有获得性耐药性〔6〕。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41例诊治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老年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