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研究 |
|
有不同程度减低。血清AFP 1/6例升高。 二、诱发电位检查 3例BAE均正常,SEP 1例示周围神经损伤,VEP 1例未见重波P100。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检查2例正常。 三、脑CT及MR检查 5/7例示小脑萎缩改变。 四、X线检查 仅1例双肺广泛间质网状影,右侧液气胸,右肺受压50%。其余未见肺内实质性病变。 五、其他 1例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空腹血糖22.71mmol/L,尿糖尿酮体均为(),CO2CP<10mmol/L。
讨论
AT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多系统受累性疾病[1~10],其病程和病理与遗传变性病,特别是脊髓小脑变性有密切关联,但从纯临床观点AT应被视为一种神经皮肤综合征[2]。迄今为止,尚未因单一系统异常被报告者[1]。 AT的神经病学典型表现为共济失调和眼球异常运动[1,2,8,9]。共济失调发生在所有病例中,婴儿期起病,行走时明显[2,9],此点与本组报告相符。头部可伴有异常运动及特殊步态,眼球急动是头部转动时出现的常见体征,被认为是先于毛细血管扩张的重要表现[2]。其它还有小脑性构音障碍,休息时的特殊姿势及呆滞表现。约30%的患者具有轻度智力低下[2],本组患儿50%智力明显低下,与以往报告有所不同。 AT的神经病学特征是进行性加重的,除早期典型特征外,大多数病儿趋向发生其它脊髓小脑病症,如深反射消失和四肢肌肉萎缩。本组5例存活者均有相似表现。10~15岁时大部分病人需靠轮椅活动,存活3/5例,10岁后下床活动受限。 毛细血管扩张可从3岁到青少年阶段发生[2]。常见部位除眼结膜、耳廓、眼睑外,还有前臂和窝等处亦见到色素变化及牛奶咖啡斑等[2],本组以学龄前儿童发生为多。 反复感染,McFarlin等[2]认为AT患者中1/3具有经常和严重的进行性肺部感染;1/3有感染而非进行性肺疾患;1/3仅有一般感染史。而本组患儿半数有严重或明显反复感染史,与上述报告较相近。有报告认为感染与免疫缺陷通过实验室评价有较好的相关性,此点与本组的实验室结果相近。现已证明IgG、IgA和IgE通常是低的或缺乏的[1,5],IgM正常或升高[1,2]。循环中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是降低的[1]。 AT病人及家庭对恶性病具有高敏感性,乳腺癌发病增加5倍,癌症总的危险性通常增加3.5倍或更高[1,2]。尸解表明49%病例有恶性肿瘤,最常见是淋巴网状内皮肿瘤,特别是淋巴瘤和淋巴性白血病,在15岁以下尤为突出[1,2]。但本组患儿尚未见恶性病变发生。AT患者细胞循环通路检查关卡发生障碍,导致对电离辐射极其敏感,有些病例可发生染色体畸变,特别是受累的染色体7和14可发生倒位和异位[1,7,8]。因此有人主张用细胞培养法,对离子辐射暴露后,染色体断裂迅速增加作为产前诊断AT的方法。文献报道本症具有很大的遗传变步性,至少有6个基因互补群(A、C、D、E、V1和V2),除V2外其它5个均定位于染色体11q[1,4,7,8]。有些学者的研究提示其它部位亦可受累。目前,尽管有了许多对于基因位点的标记,但对本症的遗传变异基因尚未分离出来[1]。AT患儿生长发育迟缓,很多不能达到正常青春期标准[2]。本组3例均身材矮小,1例18岁时身高仅为152cm。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用于扁桃体挤切术的临床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腹腔镜在隐睾中的应用
|
|
|
|
|
|
|